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比乌镇更美的神秘原始古村落,这就是在湖南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中国新农村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比乌镇更美的神秘原始古村落,这就是在湖南
发布日期:2016-10-11 15:00:55  浏览次数:13

美丽的水口浆村

  原生态古村落

  当老屋渐渐远行,

  这可能是湖南

  最后一个原生态古村落,

  您想不想去看看吗?

  浆村

  浆村又叫槐树市、孟家洞

  在株洲市炎陵县水口镇,位于湘赣交界地区,罗霄山脉中段大山腹地,

  摄影 / 莫剑华

  距离县城 30 公里,井冈山 90 公里,属于井冈山红色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

  这里有规模庞大的明清建筑群古村落,历史悠远,古宅大院,见证了曾经的繁华和辉煌,让人震撼!

  沧海桑田,世事变迁,

  经过了几百年的风吹雨打,

  老屋已经渐渐远行。

  村落古建筑群急需保护,

  也许她就是湖南省

  最后的一个原生态古村落群,

  您不想去看看吗?

  乌镇、婺源可否与比?

  摄影 / 莫剑华

  这里是湖南省旅游:衡山——炎帝陵——神农谷——井冈山线路的一部分,是炎陵县旅游环线:炎帝陵——神农谷——大院农场——梨树洲——酃峰(湖南最高峰)——浆村古村落重要组成部分。

  ▲ 破旧的木质大门、顶上悬着的精美门梁、脚底下高高的门槛,以及它四周的土胚墙。中国的传统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摄影 / 莫剑华

  繁衍生息

  已有近千年历史

  宋朝年间金国女贞人乱国,浆村孟氏祖先为了躲避战乱,从山东向南迁徙至湖南醴陵,茶陵后定居在炎陵浆村,形成了独特孟族文化,至今依然沿袭孟氏族辈取名,长幼有序,互敬互爱,和睦相处。

  ▲ 破损的房屋一角,屋檐上已长满了蕨草。 摄影 / 莫剑华

  孟氏祖先向南迁徙数千公里,选择在此定居并无道理,这里绝对算是个风水宝地,村庄四面环山,背靠湖南最高山酃峰。

  流经 3 条小溪,浆溪和辽河沿山脚流过村庄南北方位,又汇聚在村头,形成天然的护城河,另一条小溪穿过村庄,滋润着孟氏族人。

  ▲ 从原始森林流经浆村的小溪,犹如仙境般美丽

  根据酃县志记载孟才为:

  明朝年间,茶盐商道万阳山地区,经常有匪寇劫商,孟才率南赣士兵于万阳山剿匪,把匪寇逼到浆村,孟才再率百余族人,在浆溪背水一战,奋勇杀敌将其剿灭于此,因其剿匪有功赏银两,敕赠孟才为义勇将军,立忠义祠设四城门。后孟才和族人众建城墙以御外敌,设四门,东翠秀、西沐龙、南尚义、北承烈,这就是湖南有名的孟氏四门。

  西沐龙为正,设有村庄孟氏牌坊,牌坊由 12 根巨麻石和青石石柱建成,共分 3 层 8、4、2 根石柱,大气磅礴雄伟壮观,夜晚有人值班保护村庄同胞。

  在外看是个城堡,里面却四通八达。

  村内建筑有徽派风格,青砖石和白边灰墙,每栋房屋设有院子,院子和天堑设多个斗门,方便邻里族人来往,正门悬挂了祠堂号。

  房屋分前中后或者左中右三厅,每厅之间设数十平方米的天堑和花池,房间和厨房也设有天堑和花池,相互之间暗渠相连排水。

  窗户多为木制精美雕刻,或是青石雕刻,地板用青砖和石灰铺设。屋檐雕刻精细,鲤鱼、兰花、龙凤等花草鸟兽,栩栩如生。

  巷道和斗门把每个院落房屋相互连接,巷道铺设棕红色鹅软石,斗门是大石方和木梁构成,村内巷道门斗众多,笔直的弯曲的迷宫一般,整个村庄犹如一座宫殿城堡。

  其繁荣是孟氏族人的团结、勤劳和智慧的结晶,也许其繁荣与富足才是那一场大火的元凶。

  1920 年几,地处井冈山外围阵地,红白军在此拉锯,终究没有逃脱历史的宿命,成为战争的牺牲品。

  坚固的城墙和族人的团结,未能阻止那一场大火,据长者忆大火烧亮了整个村庄。

  那一把大火没有烧出丽江古城的名气,却烧掉了村庄一半以上古宅。

  当年是什么原因放的火,是什么人放的火,众说纷纭。

  有人说是地方军阀掠夺财产后放的,有人说是朱毛打 " 土豪劣绅斗地主 " 引起的火,有人说是族人自己放火烧得,烧了就上井冈山,还有人说,为了不被朱毛打土豪劣绅斗地主分财产,为保护族人性命和财产自己放的火,历史从来不缺乏想象力。

  总之那一场火绝非偶然引起,也许这就是它的宿命,呜呼哀哉 … 痛惜 …!

  物质损毁可以再创造,精神打击很难治愈。历史回顾到 1949-1976 年,那是一段 " 激情澎湃 " 的岁月,一段灾难史,造成中国现代文化与古代文化断裂,浆村曾经作为炎陵县最大,最富足的古村庄深受其害,造成了有史以来最大的饥荒和精神文化压迫,村牌坊于文革伊始 1966 年,在大风大雨的夜晚轰然倒塌,预示着更大灾难即将来临。

  浆村这个被大山阻隔的世外桃源,从未中断与外界的交流与学习,酃县志记载:

  曾经县内共有 14 所私塾,浆村族人建有三所,孟元、孟文魁倡建的承三书馆, 孟姓众建的峨峒书院 ,陈大道倡建的养元书屋。

  走在村内的巷道上仿佛能听到朗朗的读书声,读书曾经是族人的魂。

  在文化革命的十年,族人传统精神主体受到撕裂,曾饱读诗书能人,庙宇祠堂,家族堂号匾牌,无一受到迫害和损毁,从此村庄从繁荣走向落寞。

  ▲村办小学,内藏族谱古籍

  在孙中山唤醒救国的年代,族中学士曾走出大山,踏上救国的道路,曾有多人就读北大和保定陆军讲武堂,一位曾经留学日本。

  值得一提的是孟湘鉴:

  1898 年生于浆村,1922 年求学于北京大学,1923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北方工人运动,后调顺直省委工作。

  1927 年,以顺直省委代表身份参加领导南昌起义,并参加了中央执委及各省党部左派分子联席会议,任中共南昌起义党务委员会委员,后随起义军南下广东,1931 年 6 月在上海龙华英勇就义。

  摄影 / 莫剑华

  浆村开创于宋朝,繁荣于明清两朝,落寞于近代,随历史几经沉浮,大浪淘尽。

  基于传统农耕文明,它依然保持着完整的古村落形态,风景依然很美很美。

  摄影 / 莫剑华

  ▲碧绿的溪水

  现遗留下来的古宅、斗门、巷道、城墙,值得去走走看看,

  如果这些古建筑,5 年内再得不保护修缮,它将彻底消失。

  ▲随处都能见大小不一的瀑布

  ▲这里不是九寨沟,这里是坐落在酃峰下大浆村

  ▲南沐龙俯瞰浆村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