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让新“乡村共同体”托起美丽乡愁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观点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让新“乡村共同体”托起美丽乡愁
发布日期:2016-09-13 13:09:00  浏览次数:16

  向征

  当前,无论是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还是部分区域脱贫攻坚,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既是保障手段,也是重要目标。2014年中央《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就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做出总体安排部署以来,乡村治理面貌有了较大改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在乡村发展中村民的主体地位与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乡风民俗有待改善等。

  乡村治理面临的问题与传统乡村治理秩序逐步瓦解、新治理秩序尚未成熟有关。传统“乡村共同体”精髓在于源于共同的外部风险而形成的村民凝聚力,诸如宗族、乡绅等内生于乡村中的治理力量以及乡风民俗。而在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乡村共同体凝聚力渐弱,村民个体意识放大,对村庄的主体意识削弱。乡村从“共同体”走向“原子化”,乡村的治理困境逐步浮现。

  破解乡村治理困境,重建以村民为主体、嵌入乡村的新治理力量为依托、互助共济的乡风民俗为支持的新“乡村共同体”或可解题。如果说传统乡村共同体形成的逻辑动因为外在的共同风险,构建新乡村共同体则须从乡村内部建立机制来实现。

  要落实好“一事一议”制度。确立村民主体地位,应扎实做好权利义务一致、公平负担为原则的“一事一议”制度,积极整合村民诉求、协调利益关系,确保村民平等协商参与,充分保障村民对乡村公共事务的参与权。这项基础性工作,往往面临着基层政府与组织的认识和投入不足,乡村人员流动、利益众口难调等问题。但问题越难,往往越是破解困境的“牛鼻子”。

  要培育村庄新的内生治理力量。传统乡村共同体内,在宗族、乡绅等力量的组织与村民的参与下,公共事务得以相对独立地运行。现今,乡村传统治理力量逐渐削弱,国家有力量也有责任进入乡村。但在乡村治理秩序不健全的条件下,国家力量进入乡村往往“水土不服”。对此,要加强乡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扶持有广泛代表性的农业合作组织,大力扶持积极投身乡村公共事业的“新乡贤”“致富带头人”及社会组织。使这些乡村新治理力量成为重建新乡村共同体秩序的载体。

  要完善新“村规民约”。传统“村规民约”是扎根于当时民情民俗的乡村共同体约定。完善新“村规民约”,要以自治精神为原则,通过协商讨论,形成乡村生产生活的共识性规则。区别于强制规范,新“村规民约”也应成为乡村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成为重新撬动诸如邻里第一支援、乡贤威望等饱含智慧与温情的乡风民俗的杠杆。

  挖掘乡村传统文化精髓,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建设新“乡村共同体”,让良好的乡村治理生态和青山绿水一样,成为美丽乡愁的最好依托。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博士)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