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农村专项招生非教育公平核心要义 他们输在起跑线上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观点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农村专项招生非教育公平核心要义 他们输在起跑线上
发布日期:2016-09-14 10:05:00  浏览次数:14

  今年,走入清华和北大这两所标杆般高等学府的农村孩子,双双超过了700人。差不多每5个燕园学子中,就有1个是农家子弟。

  很多人会问,占据考生总数六成的农村孩子获得不到两成的录取名额,算得上什么大新闻?把它浸润到时间长河中,意义自会显露:以北大为例,30年前农村子弟的比例是30%,而到本世纪的头十年,已然下滑至10%。

  其实,众多重点大学的农村生源比例都在世纪之交出现过下滑。近年来止住农村孩子在重点大学比例的下滑,很大程度上依靠了政府那只有力的手。单是今年,中央、地方和高校三方的专项计划就累计录取了农村贫困学生9万余人。差不多每一百个高考生中,就有一人借此进入高校。

  “要让贫困家庭的孩子有公平的上升通道和向上的希望”,李克强总理曾这样诠释农村专项招生的意义。在城乡二元结构尚存、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当下,将招生名额的天平适当向寒门子弟倾斜,为他们减分、特招,确能暂解“教育扶贫”的燃眉之急。

  现在,开学季已过,上千名寒门学子走入清华北大,我们可以说“教育公平得到进一步实现”。可放眼看来,通往公平的上升通道上,这只是一环而已。

  “上名校”距离“公平”有多远?清华大学的跟踪调查显示,通过该校“自强计划”专项录取的农村贫困生在外语、计算机等学科上有着明显的弱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仲礼在2014年牵头评估“农村贫困学生上重点大学”情况时也发现,在某些重点院系,农村贫困专项录取学生的成绩普遍处在中等偏下水平,甚至有人处在学不下去的边缘。

  农村孩子应当为“弱势”持续埋单,默默吞下苦果吗?绝对不是。

  他们的课外知识储备和综合素质囿于物质条件,难免和城里的同龄人存在差异。通过专项减分的方式进入名校的学生,入学时的学习水平,自然逊于正常考入的同龄人。

  寒门学子进入名校,可真算不上“教育公平”的终点。稍不留神,就会在校园里造就新的“弱势群体”。

  必须看到政府和高校为此作出的努力。这些年,确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精神压力。清华北大就为录取的寒门学子提供了分别指导学业和生活的“双导师”。另一方面,国家助学政策已经很大程度上消弭了贫困学生的经济压力。

  但同样需要注意的是,农村专项招生某种程度上只是“补救”方法,绝不能作为“教育公平”的核心要义。就像清华那项跟踪调查显示的:大部分寒门学子在经历一年的帮扶后,学习都赶上甚至超越了平均水平,展现出同样优秀的才智。什么原因让他们在招考乃至入学时处于“弱势”地位,答案不言自明:来自起跑线上的巨大差距。

  在农村贫困学子的教育资源全面逊于城镇孩子的情况下,招生乃至高校的政策,都只能是纠正。纠正只是反向硬拗弯曲的铁棒。没有绝对的公平,但是让孩子获得起跑线上的公平,必须要尽可能让他们在基础教育阶段获得均衡的教育。

  而教育均衡,远比实施推动某一个专项计划要难得多。

  我们依旧希望,政府那只手可以伸得更远,更有力,尽力填补起这些年农村基础教育已不容忽视的塌陷。

  同样,我们也希望“教育扶贫”不要止步于农家子弟的个人发展,更重视农村教育的发展。

  在这个9月,我们还希望那些通过专项计划升入重点大学、接触城市繁华的年轻人,能够心怀土地,抱有愿意去改变起跑线的深厚责任感。而政府要营造“公平的上升通道”,欢迎回乡学子,不让冰冷的沙土和萧瑟的山风熄灭了他们的热情。

  几十年间,农家子弟进入校园的步伐曾因城乡差异而阻滞,如今再一次加快。我们必须承认,重新响起的脚步声绝不是教育公平的终点。

  (程盟超)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