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新农村是怎样建成的
——浙江省东阳市花园村的“两创两富两美”之路
张丽娟 李鹏 王江红 本报记者 余向东
“咱们沿着这条路走,啥时候看到路边整齐红白相间的房子、还有大樟树,就是到花园村了!”迎接记者来访的司机老李,言语中透着自豪。
浙江省东阳市花园村,被叫了近700年的村名,现在真正名副其实。从整体上看,经济繁荣,商贸发达,道路通畅,百姓安居,环境整洁,像是一座精致秀丽的城市。
2004年,东阳市进行行政区域调整,老花园村与周边9个行政村合并,组建成新花园村,村民人口由不到500人增加到5000多人,面积由1平方公里扩大到了5平方公里。自此花园村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提出了“一年小变样、三年大变样、五年全变样”的口号,驶入发展快车道。
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曾两次到花园村调研,他希望花园村继续高擎起新农村建设典型的旗帜,在做大做强做美花园村的同时,以一带十,以十带百,引导和带领更多村庄走上致富路。
花园“领头人”、村党委书记邵钦祥说,新农村建设要经济发达、村民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生态良好,而花园村都已经不折不扣实现了,“花园不是盆景,不是一枝独秀,而是繁花盛开,全面强富美。”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原副组长陈锡文,把花园模式概括为“四个结合”:传统与创新相结合,一二三产业发展相结合,集体经济与多种经济成分发展相结合,本村经济与外来经济相结合。他评价花园模式“具有可持续性,是我国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一个范本”。
从一个很不起眼的普通村成为“中国十大名村”,从小花园到大花园,从旧花园到新花园,从穷花园到富花园。花园村的人,花园村的路径,花园村的传奇,自然引人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