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阳,《诗经·关雎》的诞生地,很多夏、商、周、汉时代古韵遗存保留至今。华夏五帝之一帝喾的陵墓就在这里,自古人杰地灵,有"四圣母"美誉的禹母、汤妃、太姒、太妊都出生在这里。而今天小悠要给大家扒拉的这座古村也同样坐落在合阳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灵泉村位于渭南市合阳县东15里,黄河西塬畔,是关中民居村落的代表之一。传说因村东南深沟内有一眼甘泉治病极为灵验而得名。村子三面环山,分别叫寿山、禄山和福山。一条小路将村庄与外界相连。村内保留的多为明清时期的建筑。
灵泉村现有500余户人家,城墙内的老村大约有200余户,居住者大部分为老年人。跟韩城党家村一样,这里的村民也多数姓党,党姓也是这个村4个老姓(支、党、李、王)之一。
灵泉古村人文历史研究表明,这里至今仍然保留着《诗经》古老的语言和乐舞基因。历经风雨,灵泉古村在岁月洗礼中保存下来,另如今人们能从一砖一瓦中找到建筑艺术的瑰宝。
灵泉村人善经商,其经商历史可上溯到明朝末年。至清末,灵泉四大商号:义聚合、义聚正、丰号等名噪一时,遍布西安、太原、汉口、广州、香港等地。财富的积累为大兴土木奠定了基础,于是灵泉村出现了一座座具有特色的明清民居建筑,灵泉也成了合阳有名的“财东村”。
这里独有的古典民居风格,让人心灵深处产生出神圣美好的情愫。古村有壮观的楼阁、丛林幽谷,古朴庄重。古人设计房屋重选址,村落必是位于风水上佳的位置。
灵泉因古城而声名远播。始建于康熙37年,虽历经百年沧桑,但保存仍算完好。村中还存下了完整的老井、庙宇等,不少古民居仍保留着原样。
因处在黄河沿岸的南北中心地带,这里的人们更重视建筑质量。据说,后巷道现存的一家门房在瓦房(指给屋面铺泥上瓦)时,匠人一天只瓦了半间,主人以为招待不周而速度太慢,遂对匠人殷勤款待,结果第二天瓦得更少,当主人不解地问匠人时,回答是“叫人在瓦过的房上踩踏,或用碾谷坨坨(扁圆形的石碾子)在瓦沟向下滚,若瓦破一页,分文不取”。百年来,这座门房屋面仍不漏雨,可见当时人们受西周文化影响,讲究屋舍建筑的坚固性、实用性和观赏性。
灵泉村民居大部分仿照北京四合院形式建筑。院落大门外有上马石、拴马桩。上马石四周雕有戏曲人物,吉祥图案。拴马桩造型奇特,是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称为“庄户人家的华表”。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虽身处祖先遗留的珍贵房产之中,却是粗茶淡饭、土炕简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即使有些人家已然在翻新老宅盖新屋,但他们的生活状态仍如同身居桃源一般安然。
这里的村民淳朴,走进农户,主人家倒茶让座,递烟送水,热情得让人觉得不像是来做客,倒是像久别回家一般。
走完古村,还可以去离此地不远的黄河流域最大湖泊型湿地风景名胜区——洽川风景名胜区,洽川东临黄河、西依青山,土地肥沃,气候湿润,水源充足,物产丰富,素有"小江南"之美称。生长在洽川湿地上的芦苇是目前我国最大的野生自然芦苇荡群,面积达10万余亩。洽川湿地还是各种鸟类的乐园,栖息着丹顶鹤、黑鹳、大鸨、大天鹅、苍鹭等珍稀鸟类。
逛累了,合阳小吃来上几样:
合阳页面
荞麦面粉和面,摊烙成饼,再切为条。配多种调料、佐料而成。绵韧可口,油润中有浓郁的酸辣香味。
辣子豆腐
吃时先舀豆腐,再浇上臊子,最后淋上辣子油,有"宁吃一碗辣子豆腐,不吃十碗席"之说。
清汤羊肉
羊肉加桂皮之外的十全大料入锅文火焖煮七八个小时捞出,汤清如水,香气扑鼻,肥而不腻,入口即化。用热烧饼夹肉吃,然后喝汤,亦可用汤泡烧饼,是合阳人喜欢的地方风味食品。
浓厚的人文色彩+美丽清新的自然风景+食之难忘的美食,还犹豫什么,赶紧的吧。
出行tips:
门票:无
周边景点:合阳处女泉、洽川福山、合阳文庙古建筑群
交通:西临高速-渭南-108国道-合阳县,从合阳县出发沿X305向东行驶约20公里即到达灵泉村。
地址: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洽川镇灵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