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孙鲁威)今年端午节后,鸡蛋现货连续下跌近1元/斤,蛋鸡养殖再次面临亏损境地。去年7月火箭蛋还历历在目,今年提前淘汰现象是否重演?强势中秋行情历史规律是否被打破?后市补栏心态是否弱化?大连商品交易所结合产业客户的实际需求,通过支持芝华数据、新湖期货、银河期货等多家专业单位和期货公司在国内多个出产区召开鸡蛋期货研讨会。日前,大商所与芝华数据在沈阳举办了“2016年东北地区鸡蛋产业风险管理研讨会”。芝华数据董事长兼CEO黄劲文表示,鸡蛋期货上市快三年了,逐渐成为蛋鸡养殖业一顶“保护伞”。
芝华数据近期在东北、华北组织鸡蛋产业调研,从鸡蛋产销区上下游的种鸡、食品加工、动保兽药、贸易、农批市场、养殖等环节,全方位实地追踪鸡蛋供需面。调研发现,我国期货市场的应用质量亟待提升,特别是要加快提高企业的参与度。我国鸡蛋产量约3000万吨,占世界鸡蛋产量的1/3。主产区聚集在河南、山东、河北、江苏、四川、湖北、安徽及东三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8%。虽然散户逐渐减少,但存栏上百万只的企业不过十余家。美国100年前也是小规模为主,有了鸡蛋期货以后,整个产业链就迅速走向集约化和规模化,现在美国只有200多家鸡蛋企业,而我们约有30万家。而进入期货市场避险需要企业有一定的规模。
期货避险操作主要是“套保“,可以同品种套保,还可以跨品种、跨市场套保。蛋鸡行业的饲料成本占到了总成本的80%。所以,鸡蛋避险,实际上需要在玉米、豆粕、鸡蛋多个期货品种上做套期保值。但是,几千只存栏的养殖户没有规模,难以进行期市操作。而大企业的特点是上下游都做,上游主要是饲料产品,采购玉米、豆粕、小麦都可以利用套保操作,锁定成本。芝华数据发现,鸡蛋价格好的时候依然有很多养殖户没有获利,因为玉米价格太高了,饲料成本侵蚀了养殖利润。而在期市做了饲料采购套保就不同了。如一家企业自养500多万只蛋鸡,年加工饲料36万吨,每个月需要1.8万吨玉米和0.6万吨豆粕。在6月份的时候以2400的价格提前锁定,根据后来的价格走势,节省了540万元的饲料采购成本。
鸡蛋期货就是锁定销售收益。比如一个100万只蛋鸡存栏的企业,玉米、豆粕是70%的成本,再按照1、2、3这三个月鸡蛋的平均价格,那么1月是赚钱的,2月是深度亏损,3月有所恢复,但仍亏损。在期货市场上,该企业在1月份的时候是以4000-4100(元/吨)的价位来锁定鸡蛋价格,后面在销售鸡蛋的时候逐步平仓。如果把期货的玉米、豆粕和鸡蛋三个合约一起做,在一月建立未来两个月豆粕的虚拟库存,以后再购进现货的时候逐渐平仓,就形成86万元的利润,然后在6月提前购进两个月的库存,逐步平仓就会产生118万的利润,7月继续再锁定9月鸡蛋的销售价格,就能够锁定144万的利润。经过大商所这三个期货品种的运作,所有月份都盈利,2、3月份的亏损给熨平了。企业通过套保运作,不再担心未来现货价格变化对他的盈利影响,以及资金压力。
据普天投资农产品研究员刘存亮介绍,由于粮食价格持续走低,蛋鸡养殖业已连续3年盈利。随着盈利周期扩大以及养殖技术进步带来的产蛋率提升,大型企业得到快速扩张,这有利于期货工具的运用。他认为,鸡蛋价格波动幅度呈现逐步减小的趋势。一是因为养殖新技术的应用提升了稳产能力,鸡蛋产量波动幅度大大降低,二是因为跨地域贸易量减少,冷库储存量增加,鸡蛋价格的季节性波动得到平抑。他希望企业要结合自身的经营特点进行套期保值,不能简单的“看现货做期货”,要立足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素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