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华西村的“舍”与“得”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聚焦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华西村的“舍”与“得”
发布日期:2016-07-24 12:17:00  浏览次数:14

    依靠钢铁和化纤两大经济支柱,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创造了“天下第一村”的奇迹。在产能过剩的泥沼中,这两大支柱早已辉煌不再。可是,去年华西村依旧创造可用资金近30亿元,同比增长10.17%。今年上半年,可用资金又比任务数增长10%以上,依旧钱袋鼓鼓。

  新一代掌门人吴协恩,始终保持着对大政方针的敏锐嗅觉。他试图在“舍”与“得”间,踩着国家的步点,完成华西村新旧产业的顺利交接。

  舍:停止扩产的“经济支柱”

  6月30日,在新落成的文体活动中心,华西村举办了“纪念建党95周年暨‘七一’颁奖盛典”。举办盛典的文体中心,就建在该村主动关闭的年产50万吨冶金产能的热轧带钢厂拆迁地块上。

  早在2003年,刚接任华西村党委书记、华西集团董事长的吴协恩,在密集调研后,决定不再对钢铁产业扩大规模再投资,只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并先后关掉染料化工厂、电缆厂等9家能耗高、效率低的企业,仅从2013年到2015年就先后投入了8.87亿元对钢厂、棉纺、化纤、电厂等进行技术改造,令传统产业的蜕变更显转型活力。

  “当时很多村民都很心痛。说你刚上任,不知道开企业,就知道关工厂。”吴协恩告诉记者,当时压力很大。

  事实证明,吴协恩是对的。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很快显现,2008年开始,钢铁行业利润已经很小。到了钢铁业全员亏损的2015年,华西村早已集中精力生产标准件、紧固件等差异化产品,且下游加工企业产品也全部出口到欧美中高端市场,避开了同质化竞争。

  然而,华西村并不打算放弃实体经济。华西棉纺厂投入1亿多元引进瑞士和德国全自动生产线,对原设备进行改造,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品质;投资5000万元建成了日处理600吨的废酸处理综合利用中心,每年约有12万吨废酸变成再生酸。同时,通过与多所院校合作成立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近三年申请专利55项,多项技术填补国内国际空白。华西村的“老产业”逐步有了“新绝活”。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