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5日,岳阳市云溪区的一处房屋被洪水淹没。新华社记者 龙弘涛 摄
新华网 韩家慧
6月30日以来,在持续强降雨的袭击下,南方多地告急。汛情险恶,考验我们的防灾减灾设施建设、城市的排水系统,也考验着我们的应急预警能力与智慧。
据报道,这轮强降雨所带来的洪灾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流域,其中,安徽和湖北两省受灾最为严重。据武汉市民政局负责人介绍,截至7月6日12时,暴雨灾害造成全市12个区75.7万人受灾,倒塌房屋 2357户5848间,直接经济损失22.65亿元,因灾死亡14人,失踪1人。冰冷的数字下,朋友圈“一言不合就下雨”的调侃再也无法轻松起来。
诚然,严峻的汛情跟今年特殊天气带来的南方持续强降雨有很大关系,对此武汉市防汛指挥部也回应称,武汉历史上就是一块沼泽地,地势很低,排水条件很差,加之今年超强厄尔尼诺现已很严重,暴雨频发,让武汉瘫痪。
统筹好抗洪抢险这一系统性工程,离不开多方合力。比如,防大洪、抗大灾,气象是先锋,气象部门要把气象预测信息进一步向前延伸,尽最大努力及时作出准确预测预报,为防汛抗灾决策指挥提供保障支撑。防汛部门要及时跟进汛情水情重要区域,抓紧制定抢险抗灾的预测性方案,根据方案提前组织人力、物力应对险情。涉及一些难、险的硬任务,要做好险情预判,最大限度地减少洪涝灾害损失。为防止大灾之后有大疫,相关部门需做好卫生应急预案、加强疾病监测和疫情报告、强化饮水饮食卫生监测等,全力应对洪涝灾害,确保洪涝灾后无大疫等等。
当前抗洪救灾正在紧张进行,我们需要做的是尽大限度与能力完善应急措施与机制,补足相关短板,比如,面对可能持续的暴雨,是否严格排查了防洪重点区段无安全隐患,是否做好了防汛、水文、气象、公安、国土等重要部门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应急联动,抗洪抢险中各级防汛指挥体系是否健全,应急预案是否完善,防汛抢险物资、后勤保障是否完备,城市的管网建设抗洪建设是否能避免看海景观的出现等等。及至灾情过去,深入思考面对下一次可能到来的洪灾,我们还有哪些短板需要弥补,则应成为相关部门不容回避的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