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数字麦收”在河南:手机干上了庄稼活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农业科技化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数字麦收”在河南:手机干上了庄稼活
发布日期:2016-06-14 00:00:00  浏览次数:8

  “时代真是变了,手机还能干了庄稼活!”本该是忙得“头发都竖竖着”的麦收时节,河南郸城县孟庄村60多岁的农民张晓梅,却坐在家门口,悠闲地摆玩起手机。这手机是新换的,就因为今年的麦收。

  两天前,像往年一样,张晓梅掐准了日子叫外地打工的老伴回家收麦,可人还在半路上,乌云就黑压压地盖了过来,眼瞅要下雨。“以前都是老伴张罗的,我啥也不懂可咋办。”看着张晓梅在地边急得团团转,村干部拿出手机在微信群里面招呼了一声“孟庄有麦要收,谁在附近请支援”。不到20分钟,一台收割机就开进了麦地。

  抢收完麦子,张晓梅还是笑不起来。“我一个老太婆,挑不走扛不动的,可咋拿去卖。”又是在微信群里吆喝了一声,不一会儿收粮车就开到了地头。这边卖着粮,那边又联系着播种机,不到两小时,四亩二分地连收带种全结束。“真是神了!”张晓梅这个种了几十年地的“老把式”实实在在地佩服起了新科技,还特地换了个智能手机。

  让张晓梅啧啧称奇的微信群,是郸城县石槽镇为服务“三夏”建立的“石槽农机作业服务平台”微信群。群里61个人中既有村干部,也有农机手,还有农业合作社负责人、粮食收购商、秸秆收购商。石槽镇党委书记孙自豪说,通过微信群不仅能实时调度收割机,还能第一时间联系粮食收购、玉米播种、秸秆回收。“全镇麦收从过去的7到10天一下缩短到了3天之内,效率是过去的3倍。”孙自豪说。

  在中原大地,“互联网+”技术让麦收这个农民过去的“头等大事”变成了“指尖上”的小事。宁陵县农民用手机扫一扫下载“农机通”客户端,一分钟就能预约到收割机;沈丘县农机合作社借助互联网实现了订单收割,鼠标一点,作业需求信息一目了然。

  “以前找活跑断腿,蒙着眼睛四处撞,费工又费油,现在还没出门就联系好了,咱也来把‘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河南卫民合作社理事长仵卫民说。今年麦收,通过互联网技术,仵卫民和全国40多个农机合作社相互交流信息,一个人就能调度指挥120多台收割机跨区作业。

  河南省农机局副局长程双进介绍,利用互联网技术,目前河南省可以实时掌握全省农机动态和市场需求信息,实现跨区域的快速调度。麦收时期,河南全省还通过信息平台每天发布麦收进度、农机调度、气象服务等信息,麦收进入了互联网时代。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数字麦收”不过是“互联网+农业”的一个缩影,在农业种植、农产品销售等农业产业链条中,随处可见互联网技术的身影。

  2015年河南培康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决定种植农作物时,通过网络了解黄淮海地区的种植结构,在大数据分析后,决定种植土豆,今年每斤土豆市场价格上涨0.3元,平均一亩地多盈利300多元。

  培康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于培康说:“‘互联网+’让我们伸长了耳朵、瞪大了眼睛,农业刮起技术风,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在广阔田地里大有作为。”

  宋晓东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