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宾
看似“有图有真相”的表达,却夹杂着不少“私货”。以偏概全、移花接木、虚假相关,用这种心态和话语看不到真实的农村,更看不到中国农村的精彩。在广袤而深邃的农村面前,不能带着“偏见”去消费它们,更不能以情怀之名给它们抹黑。
端午期间,一则名为《残酷底层物语:一个视频软件的中国农村》的文章刷屏了不少人的朋友圈。文中以某款视频应用软件为例,用该平台上各种所谓“光怪陆离”的视频,诸如自虐吃灯泡的河北大妈,鞭炮炸裤裆等各种匪夷所思的人和事儿,描述了农村青年如何想尽办法“搏出位”的现象,让众多读者大为震惊。短短几个小时内,该文阅读量便突破十万,也引致多方争议。
“一边是高铁飞驰,高楼林立的北上广深。一边是视频中混沌沉沦的中国农村,两个如黑白一样对称的板块,正好构成了一个完整真实的中国。”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关于中国农村印象的描述,既有看似客观的案例和数据,又不时显露自己关注农村底层的人文情怀。然而这看似“有图有真相”的表达方式,却夹杂着不少对农村偏见的“私货”,让人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私货一:以偏概全。数据分析中最核心的问题是数据的代表性和真实性,只有合理抽样的数据才能更大程度反映真实情况。然而在这篇文章中,首先是关于该视频软件流量统计排名,缺乏客观性和权威性。其次即便是不考虑权威性,该视频软件所呈现出的“奇葩”视频,在该视频软件上与农村相关的所有视频中占多大比重?这些核心的数据都没有提供。事实上,该视频软件上,既有这些荒诞的视频,也有很多其他正常的农村生活视频。质化研究固然需要典型案例,但是不能随手拿一个案例或截取一个片段过来,说这就是中国农村。这篇文章给读者创造的印象,是通过穿插数据分析和典型案例带来的,然而该文数据的信度和效度都存疑,案例又缺乏代表性。
私货二:移花接木。“搬砖小伟”是多档综艺节目的网络红人,是否是建筑小工存疑;“快手大妈”是邯郸丛台区的;“年轻准妈咪”是河南许昌的……给这些贴上一个农村的标签,不如叫二三四线城市更为妥当。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为什么一定要把这些荒诞奇葩的视频贴上农村的标签?为什么一定要这样消费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