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互联网应该“+” 劳动者权益不能减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观点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互联网应该“+” 劳动者权益不能减
发布日期:2016-06-14 09:13:00  浏览次数:15

  余明辉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滴滴司机、网餐厨师等新用工形式不断出现,一些劳动的提供者和劳动成果的接受者之间的法律关系有些模糊化。因对法律的理解存在误读,相关的劳动争议纠纷进入高发期。

  客观而言,不管是实体的线下企业、商店等,还是网上的电商等,其雇佣劳动者都是一种真实存在,都属于劳动雇佣关系,应同样遵守我国《劳动法》等法律法规,相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理应受到保护。遗憾的是,现实中这方面的用工却存在短板,极容易发生相关的劳动纠纷。除了劳动者自身维权意识不够强、用工者依法用工意识淡薄、监管部门工作不够有效外,还与不适应新业态、新情况、新问题等密不可分。

  一方面,法律宣传需要与时俱进,及时与“互联网+”新业态结合。“互联网+”有许多与既往的实体经济不一样的新情况、新问题,且许多人(包括劳动者和用工者)都是新加入成员,对《劳动法》在新情况下如何适用和遵守等,还存在着认识不清问题,亟待有关方面与时俱进宣传释法。

  另一方面,“互联网+”的虚拟性,决定了监管更加不易。“互联网+”很多时候可能只是简单注册一个公司、开设一个网店,招聘几个人,弄一个小且偏僻的办公场所,监管起来难度加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用工者不按法律规定保护劳动者的“底气”。

  为了鼓励“互联网+”产业发展,某些地方树立了不正确的产业发展与保护思维,甚至默认劳动保护规定执行可以打折扣,让“互联网+”劳动者权益难有足够保障。

  “互联网+”是个新业态,面临的新挑战可能很多,但正因为新,更应该在构建友善的劳资关系方面作出探索。无论如何,“互联网+”领域的劳动者权益保护,万万不能成为整体劳动保护环节的一个短板。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