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悬崖村”是一堂深刻的扶贫教育课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观点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悬崖村”是一堂深刻的扶贫教育课
发布日期:2016-05-27 10:21:00  浏览次数:6

  毛建国

  近日,有媒体以《悬崖上的村庄》为题,报道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勒尔村通向外界需要顺着悬崖断续攀爬17条藤梯一事,特别是孩子们攀爬藤梯的细节,引起了广泛关注。对此,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委书记林书成表示:先施工建一条钢筋结构梯道,解决群众出行安全问题,接下来将马上组织论证彻底解决方案。(5月25日《新京报》)

  “悬崖村”的出现,让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了复杂的国情。“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早就知道四川凉山州地形复杂,贫困人口较多,但还是没有想到,当地地形这么复杂,贫困人口这么多。想想“悬崖村”的孩子,再看看自己的生活,生出的不是满足感,而是责任感,让那些孩子上学的路不再那么艰难,是善良人们的共同心愿。

  面对“悬崖村”的孩子,不能说当地没有责任。从新闻中看到,当地看到报道后,决定先施工建一条钢筋结构梯道。闻风而动、雷厉风行,当然比不管不顾、动作迟缓要好得多。但人们也希望知道,到底应该怎么妥善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更彻底地帮助“悬崖村”村民脱贫致富?对此,当地政府要多方听取意见,科学论证,而不是迫于舆论压力而匆匆拍脑袋。

  大家普遍有一个疑问:“悬崖村”的问题并非今日才有,一直以来,当地难道就不知道“悬崖村”孩子上学的艰难吗?无论忽视还是不重视,都是问题所在,都需要当地反思自身的责任。不过,也应该看到,“悬崖村”贫困的由来,有历史的因素、客观的因素。从报道中看,这样的地方,连基本的交通都不通畅。“要想富,先修路”,而以当地薄弱的财政,想要做点大事,又是多么不容易。即便有一些扶贫资金,想要彻底解决问题,恐怕也“不解渴”。这其实也说明,扶贫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容易的话也不会说是“啃硬骨头”,所以必须下更大的决心,拿出更多的办法。

  有些人在讲扶贫时,常常简单地抛出几个思路。拿“悬崖村”来说,在一些人看来,既然不适合生存,那就干脆移民。从新闻中看到,当地地质结构复杂,修路的话需要五六千万元。而村里只不过72户人家,如果筹到资金,相对于修路,实施搬迁可能更具有可行性。可事实上,事情哪有这么简单。对于农民来说,世世代代生活在那里,已经融入血液里的家乡情结、故土情结,哪里是说断就能断的。这样的情结,也应该得到尊重。这种文化心理的影响,同样决定了扶贫的复杂与艰难。

  “悬崖村”是一堂深刻的国情教育课,更是一堂深刻的扶贫教育课。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可能永远不会想到,现在竟然还有“悬崖村”的存在,竟然还有孩子需要每天攀爬藤梯上学,这正折射出了谋求地区均衡发展的艰巨性。“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悬崖村”需要的不是简单的同情,而是一场彻底的改变。

  “悬崖村”启示我们,扶贫攻坚是一个硬任务,也是一场持久战,地方党政既不能麻木不仁,掉以轻心,也不能过于急躁,做表面文章。关键要有计划,有谋划,要科学、“精准”,要功成不必在我,一户一户、一村一村扎扎实实地帮下去。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