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早抓细力求实效
——2016年农业转基因作物监管春季督导工作扫描
本报记者钟欣张五四刘伟林阎红玉张仁军
4月29日一早,甘肃张掖市甘州区明永镇燎烟村的马玉萍就和丈夫一起在地里播种玉米了。“我们每年都与正规种子公司签合同,根据公司对不同品系的不同技术要求制种。我家20亩地每年的制种收入都很稳定。”提起制种,50岁的马玉萍笑得很开心。
因为农业部农业转基因作物监管督导组是随机走进燎烟村这片制种基地,所以马玉萍并不知道面前几位查看播种情况者的具体身份。“我听说过但没接触过转基因种子,镇里、村里都要求我们规范制种。国家不让种的,我们肯定不生产。”她告诉记者。
作为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张掖市的玉米种子生产面积占全国玉米制种面积的30%。来自甘肃省种子管理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甘肃省杂交玉米的制种面积达149万亩,产种量为5.3亿公斤,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玉米制种总面积和总产量的43.5%和48.3%。因此,甘肃省成为2016年农业转基因作物监管督导的重点省区之一。
根据2016年发布的《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转基因监管工作的通知》《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6年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工作方案〉的通知》《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作物种子监管工作的通知》要求,农业部派出三个农业转基因作物监管督导组,于4月24日至29日对新疆、甘肃、吉林、辽宁、内蒙古、黑龙江开展联合督导。督导组深入田间地头、走进种子企业、访查种子市场,随机取样检测;调研相关科研院所,实地查看实验室和试验地;了解各省区相关部门的监管举措和建议诉求。通过联合督导,推动各地扎实开展农业转基因作物监管工作,抓早抓小,严防开展非法试验和转基因种子下地,着力提升监管实效。
严守种植关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军户农场今年的玉米制种面积为4.8万亩,副场长姜鹏告诉记者,农场以规模化、市场化、产业化为方向进行集中管理,与种子企业签订非转基因承诺,对全场所有亲本进行快速检测,同时要求制种地块保持四周有400米的隔离区,避免了异花传粉。
根据农业部相关文件要求,按照“预防为主、标本兼治、检打联动、综合治理”的原则,被督导单位均做好基地源头的早期排查工作。新疆自治区统一购进BT快速测定试纸,发放至重点市县,要求相关业务人员全面排查辖区内制种亲本及幼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一下发50包转BT基因检测试纸条,用于师团场玉米种子的转基因成分检测,要求各团场对辖区内种子100%检查,各师随机抽检10%,兵团随机抽检5%,一旦发现非法转基因种植行为,各级管理部门均承担相应责任。甘肃省农牧厅对辖区内亲本种子抽检全覆盖,共抽取亲本种子样品2025份,发文要求所属市县对制种田苗期叶片再次全覆盖检测,确保不留死角。
黑龙江省要求各地市在种植计划中明确禁止未经审批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重点监管玉米、大豆主产县和以往有举报的县,种植环节部署快速检测任务2300个。各地形成了上下联动、共同监管的良好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