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伴随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农户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流转明显加快,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已成为必然趋势。而一家一户零碎的小地块却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如何让零碎农地激发出更大活力?安徽、江苏、广西等地通过将农户家的零碎地合并成大地块,联耕联种,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小块并大块”归根结底是挖掘土地活力
——安徽蒙城探索实施“一户一块田”改革
葛新爱本报记者杨丹丹
第二轮土地承包让广大农民吃了一颗定心丸,但一家一户零碎的小地块却给农民耕种带来很多不便,更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安徽省蒙城县针对新形势下农村土地经营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探索将农户家的零碎地合并成大地块,以此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1
“一户多块田
”造成农民种地难
在当年进行第二轮土地承包时,由于要考虑每家每户承包地远近搭配及好地块与差地块的合理搭配,每一户分到手的承包地变成了东一块西一块的零碎地。“立仓镇张长营村后梁村民组,每户承包地至少6块以上,最多达到11块。”蒙城县农委负责人介绍说。
一户多块地,给农民种地带来了诸多不便。每到耕作季节,农民不得不今天跑东头,明天奔西头,来回折腾不说,由于地块过于零碎,有些巴掌大的一块地根本没法使用机械耕作,得完全靠人工费劲地犁耙收割,现代农业技术推广更是相当困难,农民种地成本高,效率低。
炮台沟村支部书记王伟告诉记者:“没并地之前,我们这里最小的地块只有0.6亩,最大的也不过3亩。每家的承包地至少要与5户以上承包地块相邻,经常发生地边摩擦纠纷。加上现在绝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家中留下的多是老人、小孩,每到农忙季节,村民之间为了耕犁耙种产生的矛盾很多,村干部为处理这些事常常忙得焦头烂额。”村民王怀尧告诉记者,以前他家的21亩地分成了8块。收麦时,这块熟了,那块还没熟,收完了这一块,又要重新找收割机,干农活时可麻烦了。
2
一村并地之“火”迅速燎原
一户多块地,不仅成为农户的烦恼事,也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是否能把一家一户零散地块合并成一块大地?这不仅是乡村干部的想法,也是多数群众的愿望。
并地看起来能解决当前农村面临的很多实际问题,但一没有现成的国家政策、二没有现成经验可借鉴。立仓镇炮台沟村决定做一个探路者。
2012年7月5日,村里组织全体村民召开了动员会。让村干部没想到的是,这项为老百姓谋利的事儿,却遭到了不少人的反对。
“中央明确承诺农村现有的土地承包政策不变,广大群众吃了这颗‘定心丸’之后,才舍得在承包地上下本钱投入,现在又要重新分地,有想法也很正常。大家对重新分地看法不同,主要是担心利益受损。”
“村两委”了解到,并地的最大阻力来自那些实际地亩大于应分地亩的农户。在1994年那次分地时,由于规章制度不够健全等多方因素,造成当时部分群众实际分到的地亩面积大于应分的地亩面积。再加上土地承包到户后,各家各户不断在自家土地周边包沟占路,实际增加了不少新土地。这次并地要把全村现有的土地统一进行测量,而后把总地亩数除以总人口数,得出每个人应分地亩面积。这样一来,这些实际地亩大的群众自然就不愿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