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出户入园”能否破解奶业发展难?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聚焦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出户入园”能否破解奶业发展难?
发布日期:2016-05-12 09:22:00  浏览次数:5

  “出户入园”能否破解奶业发展难?

  ——青海奶业发展新实践探析

  本报记者郜晋亮

  青海是我国西部重要乳品生产地区之一,但奶源基地建设相对落后,生产以分散养殖为主,奶农组织化程度低,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不健全,生鲜乳定价机制不完善,养殖效益下降,奶农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当地奶业发展。

  2014年年底,青海省农牧部门创新性地提出实施奶牛“出户入园”政策,鼓励养殖户将奶牛集中到小区养殖、托养到奶牛所养殖、入股到规模养殖场养殖,有序引导奶牛养殖户逐步退出市场。前不久,记者走访了该省主要奶牛养殖大县,深入调查这项新政策实行一年多来的成效以及还存在的问题。

  实效:壮大实力便于管理

  说起奶牛“出户入园”政策的好处,西宁市大通县海园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海青深有体会:“去年,合作社入园了奶牛155头,每头奶牛除了能享受省上的3000元补贴外,市里还额外增加了1100元,这可是帮了合作社的大忙。”凭借“出户入园”政策,海园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有了不小的变化,不仅养殖规模扩大了不少,而且还建起了现代化的挤奶车间。

  大通县锦农奶牛繁育场也是这项政策的受益者。场长尤宜安告诉记者,场里不仅入园了103头奶牛,还通过县政府统一招标的形式,和青海好朋友乳业达成了协议,每天供应生鲜乳1.5吨。

  记者了解,按照政策最初的设计,“出户入园”就是要消除中间环节,既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又让农户获利。同时,鼓励奶农把自家的奶牛牵到一起集中养殖,企业集中收购原奶。原奶的收购权将进行招投标,收购价格由买卖双方议价,作为第三方专业机构的青海省奶业协会定期对原奶生产成本进行核算并公布,解决奶牛卖难问题。

  2015年底,青海省奶牛能繁母牛存栏14.84万头,而规模养殖场的奶牛存栏数却只占了相对较小的比例。在青海省出台的《关于促进奶业稳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利用6年时间,初步建立起以适度规模养殖场(小区)为主体,奶牛养殖大户为补充的奶牛发展模式。到2020年,存栏奶牛50头以上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比重达到60%。一年多来,已有3000头奶牛通过“出户入园”政策进入了规模养殖场。但是,这离设定的目标还很远。

  不过,要说这项政策实行所取得的实效,在记者的调查中,不论是受益的农户还是规模养殖的负责人都是非常赞同的。对于规模较小的奶牛养殖场来说,规模扩大的同时,实力也壮大了;对于入托、入股的农户来说,每年都会得到稳定的收入,再不会因为奶价的波动而担心受怕;对于农牧部门来说,管理规模养殖场要比管理奶牛散养农户容易得多,更重要的是牛奶的质量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问题:政策好却难以持续

  在记者调查的几个奶牛养殖大县中,有的也在反映,为什么2015年实施的奶牛“出户入园”项目,到今年就没有了。据记者调查,奶牛“出户入园”政策之所以难以持续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政府财力有限,一时难以解决资金投入问题;二是部分农户预期过高,入园条件苛刻,与养殖场难以达成一致;三是规模养殖场与乳企难合作。

  青海省农牧厅总畜牧师、畜牧处处长王会林说:“奶牛‘出户入园’去年实施了一年,长期效果究竟怎么样,还需要在实践中检验,不能盲目批量推进。如果长期效果确实好,那我们还会继续推进。”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