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安徽考察,前往金寨县向革命烈士纪念塔敬献花篮,习近平总书记还来到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走访村民,同当地干部群众共商脱贫攻坚大计。在68岁的贫困户汪能保家,听说老汪爱人有高血压,一年药费要花两三千块钱,习近平说,因病致贫、因残致贫问题时有发生,扶贫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兜底措施,在医保、新农合方面给予更多扶持。(4月25日 新华网)
位于鄂豫皖苏区中心区域的金寨县,是红四方面军的发源地、将军的摇篮,金寨老区人民曾为中国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今天,金寨依然是安徽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贫困县。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月年,同时也是决战脱贫攻坚的起步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后,首次地方考察即选择了革命老区安徽金寨县,与当地干部群众共商脱贫攻坚大计。在相关新闻图片中,习总书记走进贫困群众家中嘘寒问暖,坐在小马扎上与群众一起拉家常、问政策,正传递了他对打赢五年脱贫攻坚的期待,对老区人民的一片深切关怀。
针对大别山贫困连片地区问题与特点,继2012年安徽省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大别山革命老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扶贫办和发改委批准实施《大别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之后,去年6月国务院再次批准了《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安徽省政府也于去年 12月出台了《安徽省贯彻落实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实施方案》。两个文件为打赢大别山革命老区扶贫攻坚战提供了政策保障。
数据显示,金寨县1.83万户贫困家庭有重大疾病或残疾、占贫困户总数的40%,1.02万人贫困人口丧失劳动力,占贫困人口总数的7%,即近一半贫困人口必须依靠民生保障维持温饱,方能让“一个也不能少”的小康梦无后顾之忧。可见,金寨县5年内实现全面小康任务艰巨,其中,除了根据具体问题多做政策“加减法”,更需把握生态兴县、民生兜底、精准扶贫三个关键要素。
生态兴县方能让金寨实现健康、有序发展。金寨县集老区、库区、山区、贫困地区于一体,区位、人才劣势,加矿产资源优势和GDP冲动思维,极可能导致盲目发展冲动。脱贫攻坚任务压力下,相关国土、资源、环保部门更须圆睁双眼,责任到位,防范打着各种政策擦边球的非法企业或项目上马,各级政府部门更应该以相关政策为契机,鼓励山区贫困农民通过异地搬迁实现脱贫致富,以更好地维护金寨绿水青山的发展环境。与此同时,金寨要充分发挥“将军县”红色名片,并借助县内5个国家级旅游景区资源和“中国长寿之乡”金字招牌,着力做大旅游景区,提升旅游品位,让更多山区群众通过兴办“农家乐”和电子商务绿色生态产业链,走上致富路。
民生兜底方能让小康梦再无后顾之忧。对于金寨因重大疾病或残疾的1.83万户贫困家庭和丧失劳动力的1.02万人贫困人口来说,完善民生兜底,显然远比给政策、给项目更为迫切与重要。对此,金寨县要在加大财政民生保障投入的基础上,通过国家和省市专项扶贫资金政策,对这些贫困人群在教育、医保、新农合方面给予更多扶持,让贫困家庭不至于因为贫困而上不起学、看不起病。民生兜底保障,不但会让群众切实感觉到党的温暖,更将有助于激发贫困群众的脱贫决心与志气。
精准扶贫方能让宝贵的扶贫资金和力量用到最急需的地方。“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但具体操作中,国家的扶贫政策往往被权力与利益层层造假、盘剥、操纵。如去年8月审计署审计发现广西马山县精准扶贫中,有3119名包括国家公职人员、私企老板、个体户在内的富人被“精准扶贫”。2012年年底,习近平考察阜平县骆驼湾村后,当地出现一片投巨资大搞扶贫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局面,而真正想靠种植、养殖致富的农民反而办不到贷款,得不到扶助。“精准扶贫,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也系于精准,要扶真贫,真扶贫”,坚持建档立卡制度,依靠群众精准找到和帮助贫困户,才能最终实现精准扶贫、精准滴灌,让扶贫资金与政府服务效能双提升。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脱贫攻坚、全面小康是共享发展理念的本质要求,是中华民族第一个百年梦想的大考。全面小康,各级领导干部要时刻牢记“一个都不能少,一项都不能缺,一步都不能慢”的责任感,也需要干部与群众心连心、手挽手,合力打造不翻的官民之船,共同划桨驶向全面小康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