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重拳打击违法生产经营种子行为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观点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重拳打击违法生产经营种子行为
发布日期:2016-04-25 10:57:00  浏览次数:9

  “春播一粒种,秋收万石粮”,种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农民而言,种子是米袋子、菜篮子和钱夹子,是种粮农民的生活来源;对国家而言,种子事关农业发展、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是国家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石。

  为保护农民利益,保障农业用种安全,2013年以来农业部会同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每年组织开展联合打击侵犯品种权和制售假劣种子专项行动。仅在2015年,全国累计检查企业和门店145万个,查处案件2.97万件,移交司法183件,处理涉案人员901人。通过多年持续的打假护权行动,种子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随着我国种业的快速发展,企业逐步成为种业创新的主体。品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目前我国大多数种子企业不具创新能力。为了生存,一些不法企业铤而走险,以低价购买老品种或淘汰品种的品种权用来包装畅销品种,有的以散装种子或以农民自留种名义进行违法销售,有的进村入户进行直销。

  于今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新修订的《种子法》强化了执法主体的执法手段,加大了企业主体责任,严格了品种推广行为,规范了生产经营行为,加大了违法行为处罚力度。

  针对部分省际交界地区未审先推问题突出及查处退出品种无法律可依,非主要农作物一品多名、多品一名等问题,新法增设了同一生态区引种备案制度及审定品种撤销,建立了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制度,并明确了申请者对引种备案及品种登记试验数据真实性负责的规定,进一步规范了品种的推广销售。无证生产、销售渠道不规范一直是种子监管工作的难题,这次新法设立了委托生产、委托代销的备案管理制度,将种子监管范围由持证企业拓展到种子全产业链;同时对农民自留种问题进行了限制,将无标签、无包装的种子纳入假种子范围,填补了种子监管的法律空白。

  农业部同各地主管部门将针对重点企业、重点区域、重点市场、重点基地和非法生产经营转基因种子行为,开展“五查”。以历年检查中有不良记录或被举报的企业为重点,核查企业种子生产经营档案、品种来源、种子质量和品种真实性。针对辽吉黑三省以及冀鲁豫鄂皖与鄂赣川湘的省际交界区域,查处未审先推、无证经营等违法行为,查粮食主产区及种子交易大市场,重点核查门店档案、购销合同(委托书)、销售台账及种子标签,查散装种子及无标签种子等。围绕国家级制种基地,组织开展集中排查,查生产资质、查亲本来源、查品种真实性、查种子去向。品种试验阶段,对含有转基因成分的品种,立即停止试验,并停止相关申请者参试资格;在制种基地播种前全面查清亲本来源,苗期利用快速检测方法大范围筛查,发现问题地块坚决铲除并依法严厉处理相关责任人;销售期针对非法转基因种子直销入户特点,深入乡村开展入户倒查,发现非法销售转基因玉米种子行为,即刻没收非法种子并追查违法主体。

  通过全面开展“五查”,严厉打击无证生产经营、未审先推、套牌侵权、制售假劣种子、非法生产经营转基因种子等违法行为,从严查处不法分子、不法企业、不法门店,坚决斩断制假售假黑链条,使制假售假不法分子无藏身之处,以保障现代种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系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市场监管处处长)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