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朋友圈“减谣”,要“增智”更要“增治”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观点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朋友圈“减谣”,要“增智”更要“增治”
发布日期:2016-04-13 13:58:00  浏览次数:14

  李记

  要净化网络环境,更重要的是政府职能部门提高治理能力,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发动各种社会力量,及时、迅捷、有力地辟谣 

  近日,北大博士“破破的桥”写的题为《退朋友圈保智商》的文章“刷屏”微信朋友圈。在“鸡汤文”“标题党”和微商广告等“占领”朋友圈的今天,一些网友调侃“看朋友圈要交智商税”。专家表示,公众应提高媒介素养,达成朋友圈“共识”,实在不喜欢也可关闭该功能。(4月12日新华社报道)

  有网友说,“微信朋友圈无非几种:炫富、晒美、炫旅游;微店、鸡汤、求投票”。有网友说,对“全世界震惊了”“是中国人就转”“马云哲学语录”“不要再吃这些了”已经无力吐槽……网友们对朋友圈谣言的这些直观感受,是很多人共同的心声:看朋友圈,有时确实是在双向检验智商。所以,才有这么多人认同“看朋友圈要交智商税”的观点。

  针对朋友圈无效信息泛滥等情况,专家们说得最多的建议是公众要提高个人媒介素养,学会鉴别信息,趋利避害。然而,简单分析不难发现,专家这样的话说起来轻巧,实际上却难操作:在微信及其朋友圈成为很多人共同平台、社交工具的背景下,很多人并不能轻松自在地选择一关了事。要减少社交网络中的谣言,不能只呼吁公众“擦亮眼睛”,而应该有更多元、更有效的应对方法。

  谣言泛滥,必须共同应对。但如何应对呢?其一,教会公众一些思考、分析、辨别的技巧很有必要。根据有关人士的总结,想快速辨别谣言,一要查看其是否老帖,二要看消息源是否可靠、专业。果壳网主编徐来曾说过:“查明信息出处,信息中的原始人名、机构名,向专业人士请教,学会这三项本领,人人有台谣言粉碎机。”(见4月2日《广州日报》)同时,通过强化公共教育的方式,逐步提升公众一直“居低不高”的科学素养,让更多的人能够基于自己“明辨是非”的判断,不信谣、不传谣,亦应重点关注。

  其二,需要社会各界通力协作,向谣言宣战。比如新媒体平台,必须尽到监管责任。根据此前的数据,微信每天收到用户发起的谣言举报就有3万次,谣言样本库积累的种子量达到30万个,日均谣言拦截量达到210万次。但正像我们看到的,一方面,造谣者编造的谣言总是善于伪装、变化多端,公众的认知度和鉴别力,往往跟不上谣言“变种”的速度。另一方面,微信、微博等平台对谣言的日常监管与管理,并不总能做到及时跟进、问题穷尽。所以,在平台监管之外,期待有更多的企业能像肯德基一样,主动站出来拿起法律武器,状告微信账号“造谣”,捍卫自己的正当权益,用行动向谣言宣战。

  当然,职能部门也应尽到应有责任。因为,诸如“某外资机构做空A股市场”这样的谣言,因为事关公共利益、公众权益和社会关切,这些谣言往往会被疯狂转发和传播,甚至可能会引发社会焦虑、恐慌心理,并在一定程度上传导作用于社会行为。

  新媒体时代,每个人都要提高媒介素养,这一点大家早有共识。但要净化网络环境,更重要的是政府职能部门提高治理能力,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发动各种社会力量,及时、迅捷、有力地辟谣,让真相跑赢谣言,也减少谣言滋生和传播的土壤。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