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放生”也要过法律和技术关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观点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放生”也要过法律和技术关
发布日期:2016-04-14 09:22:00  浏览次数:6

  王丹

  据媒体报道,近日,北京怀柔区汤河口村惊现大规模放生狐狸事件。数百只人工养殖的狐狸咬死、咬伤村民家禽,造成当地村民恐慌。目前,警察已介入调查并开展狐狸捉捕。由于在捕捉、运输和放生后饥饿,半数狐狸已身亡,受伤被送医的健康情况也不太乐观。

  此类事件并非个例。早在2014年,广州市从化镇黄茅村5人放生了千只坑渠老鼠,引发鼠患。而在浙江台州某村,也发生过几千只浣熊、狐狸、貂被集中放生的事件,结果酿成一场悲剧。一项统计显示,我国每年放生的鱼、蛇、乌龟、鸟等小动物的数量大约在2亿只。近年来,随着人们动物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放生现象不断增多,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和隐患也不断凸显。关于“放生”还是“杀生”的争论,从未平息。

  在不少放生中,被放生的动物都属人工养殖,由于并不具备野外生存能力,因此死亡率极高。而那些侥幸存活的“闯入者”,不仅对当地已达到微平衡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也会对当地百姓正常生活构成威胁。尤其是对巴西龟、食人鱼等凶猛外来物种的放生,更易酿成生态灾难。

  盲目放生,放是放了,但小动物们的“生”却成了问题。这样的结果不仅有悖于放生者自身积德行善、爱护动物的初衷,而且稍有不慎就会被不法商家所利用,成为其“放生产业链”上的一个筹码。上游放鱼、下游捕鱼,南边放鸟、北边捕鸟,如此循环往复,“放生”成了形式,“护生”成了幌子,“杀生”则成了冷冰冰的结果。

  放生的善心值得尊重,但有些时候善心并不必然导致善果,这其中需要对善意进行科学有效的引导,让其得以合理有序地释放。减少“好心办了坏事”的闹剧或悲剧的发生,放生科普和对科学放生观的倡导这一课得抓紧补上。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当下,放生更显得是个“技术活”。放生者不仅需要对放生物种本身有所了解,还应对放生条件、放生时机、放生环境等知识有所掌握,如此方能实现科学放生。

  但更重要的,实现科学放生还要依靠法律指条明路,对何为“科学”做出明确的界定,并提供可依照可遵从的行为规则。就我国目前的法律来看,法律已经明确规定,误捕的野生动物要立刻放生,买卖野生动物都属违法,对生态环境可能构成威胁和破坏的放生也有禁令,但配套的具体处罚措施仍显不足。对于违规放生所造成的事实损失,目前尚无法律依据来明确追责,这也是此次北京狐狸放生事件中所暴露出的一大问题。此外,在放生的批准主体、批准程序和范围方面还存在盲区,亟须尽快填补,遏制并打击商业违规放生的泛滥。个人加强认识,制度加强约束,合理引导放生行为,放生才能最终回归其本意。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