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一个基础性条件。重点大学面向农村生“单独招生”或“定向招生”会让更多农村家庭孩子有公平的成才通道和向上的希望。做好这项工作,要加强资格审查,还要有进一步的帮扶和服务措施,以让这些学生进得来、学得好,以利将来能成为国家有用之人才。
日前,重点大学面向农村生“单独招生”或“定向招生”的高校专项计划已全面展开,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上陆续公布了全国重点高校对农村学生的单独招生计划。其中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著名学府,分数优惠最高可降至一本线。据了解,今年全国具有农村学生单独招生资格的重点高校共有95所。这是教育精准扶贫在高招领域的具体体现,不断扩大重点高校面向农村地区定向招生规模,将会让更多农村家庭孩子有公平的成才通道和向上的希望。
近些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但教育不公平特别是城乡不公平的问题依然存在。目前而言,农村学生上大学的比例和人数均有增加,但进入重点大学的比例却在减少,这样的情况在北大清华等高校的招生数据中均有体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许多,但最主要的是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公平所致。许多农村学生,并不是他们不用功,而是受制于当地师资水平、办学条件、教育质量等多种因素导致这样的结果。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一个基础性条件。而重点高校,可能是农村孩子改变自身命运、走向更高成才通道的一个重要而又现实的途径。从2012年开始,我国开始了针对农村学生的定向招生计划,这个计划包括三部分:一是贫困地区定向招生计划(简称国家专项计划),国家重点高校招收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今年安排招生计划6万名,比2015年增加1万名;二是地方专项计划,由地方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安排招生计划不少于实施计划高校本科一批招生规模的3%;三是高校专项计划,即本文开头提到的高校农村生单独招生计划,目前由95所重点高校承担,招生计划不少于实施计划高校年度本科招生规模的2%。这三个专项计划从2012年实施以来,共使18.3万名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通过该项目上了重点大学。李克强总理在今年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继续扩大重点大学面向农村地区定向招生规模,这对农村地区的莘莘学子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消息。
重点大学定招农村学生,首先要保证招到的确实是农村家庭的学生。定招计划中要求的招生对象是:本人及父母或法定监护人户籍地在实施区域的农村,本人具有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本人具有户籍所在县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也就是说,招收的学生是农村户口,监护人也是农村户口,在农村(县高中)实际就读三年。但基于以前发生的一些事件,城市里的一些有权有钱人士会违法违规把自己城里的孩子办成农村户口,从而享受这种招生优惠待遇。同时,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有些本来是农村家庭和农村户籍的孩子,却在高考前不久随父母转移户籍成为了城里人;而有些省份已经明确不再区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统一为居民户口。在这种情况下,严格考生资格、做好甄别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已实施户籍制度改革不再区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省(区、市),要根据本地推进城镇化进程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确定本省(区、市)农村的区域范围。相关高校要在考生申请、录取和新生报到环节认真开展考生资格复查,逐人核查考生报名材料、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等相关信息,严防假冒农村学生混入。
重点大学定招农村学生,不仅要招进来,还要有进一步的帮扶和服务措施,以让这些学生进得来、学得好,以利将来能成为国家有用之人才。定招进重点高校的农村学生,跟许多农村学生一样,在城市生活方式习惯、计算机应用、英语、普通话等方面与城市学生相比有一定差距,相关高校应在这些方面对定招生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帮助,以使他们能尽快融入高等学府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定招进重点高校的农村学生,在高考成绩上与其他学生会有一定差距,在学业上尽快跟上同学们的整体水平,需要相关高校老师投入更大的教学精力。定招进重点高校的农村学生,特别是来自于贫困家庭的农村学生,相关高校应及时建档立卡对这些学生进行相应的经济资助,以保证这些学生不因经济原因而影响学业。
重点高校定招农村学生计划始于2012年,即使是第一批学生,也是今年才刚刚进入毕业阶段,同时还有部分学生会选择继续读研。所以,虽然定招取得的成绩现在还没有办法下一定论,但它让众多农村学子和家庭对人生和未来充满了希望。教育公平是必须要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这个方向不会变。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相信随着定招计划的不断进行和扩大,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村学生走向成才的“上升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