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柏社村:见树不见村,见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中国新农村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柏社村:见树不见村,见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
发布日期:2016-04-11 09:42:11  浏览次数:21


  

  天下地窖第一村

  在陕西关中腹地上有一个柏社村,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年的发展史。有人这样形容它:“见树不见村,见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这样描绘出的村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面貌呢?

  柏社村 位于三原县北端的新兴镇,始建于晋代,因历史上广植柏树而得名“柏社”。

  

  柏社村蕴含着古老地居文化基因。它拥有的二百多个地坑式窑洞,展示出一种生土环境的分布状态和独树一帜的关中窑洞文化,从而享有“天下地窑第一村”和“生土建筑博物馆”之美誉,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上山不见山,入村不见村,平地起炊烟,忽闻鸡犬声。

  

  这种窑洞先就地挖下一个方形地坑,将四壁掏成窑洞,形成一个四合院,滴窑和普通农家院没区别,但是人在平地,只能看见地院树梢,不见房屋。

  

  地坑窑院,这种建筑形态,已经有近四千年的历史,汉、唐、宋及以后的文献,都有记载,堪称人类穴居文明史上的“活化石”。

  

  在陕西淳化县、永寿县、旬邑县、彬县、长武县,地坑窑洞曾经分布十分广泛,居民多挖有下沉式井形四合院。

  

  三原县新兴镇柏社村,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村落,这种奇特的民居形式,在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

  

  

  目前,柏社村集中分布有211座院下沉式窑洞四合院,保存完好的有134院,村落毗邻浊峪河、清峪河、嵯峨山,气候温和,空气清新。

  

  五万余株高大繁茂的楸树遮天蔽日,形成十分封闭幽静的村落空间环境。

  

  村落周边为典型的关中北部台塬田园自然景象。在这里,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微风荡漾下一切显得那么的静谧、古朴而又美好,令人陶醉。

  

  徜徉在绿荫小路上,走向另外一处地窑,远远地看到地面四周那用灰瓦筑成的约1米高的围栏,方方正正的,像一个天井。向下望去院落里整齐干净,中央是一个小花园,四周是几口窑洞,院子中那棵高大的桐树在阳光下静静地矗立着。

  生土建筑博物馆

  神奇建造艺术

  

  地窑建筑,除门窗外几乎不用建筑材料,是在平整的黄土地上,挖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深坑。

  地坑窑的天井长宽大约10米左右、深约7~8米。窑顶四周长满杂树、蒿草,不走到跟前根本发现不了住有人家,坑底院中多栽有三两棵树木,远处看见这些树冠就可以知道是一户地窑院。

  

  在坑内四周开凿窑洞,其中有一孔留作门洞,设有斜坡形通道升上地面。窑院内各个窑洞呈拱形。

  

  穿过十几米长的门洞便可以进入院子里,像进入神秘地道的一次探险。

  

  窑顶上的地面夯实,并向外有倾斜之小坡,这样下雨时地上不积水,可保护窑洞。地坑窑院中要挖一口深约10米的渗井,井口上缩小成一小孔,比地面略低,用来收存坑院之雨水,这种井称为窖。

  

  各窑分为主窑、副窑、厨窑、牲口窑、粮窑、柴草窑、门通道窑等各种功能的窑。

  各窑方位不同,主窑为长辈居住,其余排资论辈所用。

  窑洞是天然的温度调节器,地坑窑的好处是冬暖夏凉,建造造简费用低廉。但是居于地下会给日常居住和行动带来不便。

  四季各有风韵

  春?百花盛开,春光烂漫

  夏?绿树四合,郁郁葱葱

  

  秋?微风静扫,落叶缤纷

  

  冬?银妆素裹,黄塬冰封

  

  如今,柏社村仍然保留着传统农村风貌,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