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语言贿赂”盛行根在权力未归位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观点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语言贿赂”盛行根在权力未归位
发布日期:2016-04-07 10:32:00  浏览次数:8

  胡印斌

  《中国纪检监察报》刊文称,目前,有的同志为了“讨好”上级,故意在称呼中省略“副”字,一些普通干部到了基层也被介绍成某某主任、某某科长,以此来表示自己对上级的尊重。但这其中也不免有“奉承”心理,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一种“语言贿赂”。

  在职务称呼上的错喊、错应,并非真的意识不到错了,更像是一种将错就错、习惯喊错。彼此既已心照不宣,则施受双方当然心领神会。没有人会当真,也没有人敢不当真,所有人都会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这确实是一种“潜规则”,但事实上,早已成了显规则了。

  这样喊来喊去,一方面,可能确实有希望他人“进步”的意思。官场中人,多想着积极上进,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实现更多的抱负,“副职”直接喊“正”,可以先过过嘴瘾,享受一下虚拟的美好感觉,满足一下小小的虚荣心。

  另一方面,究其根源,仍在于权力意识的挥之不去。下边的人愿意罔顾事实胡乱“封官”,盯着的仍是上级手里的权力,希望把事情办得顺利一些,上边的人之所以将错就错,依仗的还是手中配置资源的权力。比如,很多基层的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来自上级机关的人,哪怕是一个普通的办事员,到了下边也架子大得很,指点江山,似乎没有什么事是他们办不到的。

  说到底,只要不祛除“官本位”的权力运行方式,不改变对待群众的态度,则类似“语言贿赂”之类的花样注定会层出不穷。具体而言,除了进一步规范相互之间的称呼,倡导实事求是之外,还应该不断为权力祛魅,强化约束权力,特别是杜绝权力运行的随意和自由裁量。权力归位了,则扭曲的官场文化也会销声匿迹。

  为政之人的要务是服务公众,官职固然代表了某种职级,但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正常的权力伦理意味着提供优质、便捷的公共服务,而不是当官做老爷,享受下边人的顶礼膜拜。一个现代政府的公职人员,应该具备起码的职业操守,即便是向古代传统文化借鉴,也应该借鉴那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担当精神,而不是酸腐的官老爷作风。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