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宁县黄村实景
黄村古村落位于休宁县商山镇境内,距县城15公里,安徽省历史文化名村,距今有1200多年的历史,环境幽雅,文风昌盛,素有“进士村”之美誉。因一座荫余堂远嫁美国而闻名,村中古迹众多,有建于明朝嘉庆年间(公元1531年)的“黄村进士第”,占地790平米,被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清代康熙年间的“中宪第“,有创办于1910年“黄村小学”,民国建筑风格明显,学校现存著名教育家黄炎培亲临视察时的题词“知君所学随所进,许我重游到皖南”以及时任教育部部长朱骅题词“桃李争辉”等墨宝。
休宁县黄村实景
1996年,美国马萨诸塞州塞冷镇碧波地博物馆(Peabody Essex Museum)中国艺术文化部主任白铃安(Nancy Berliner),来黄山市探访古迹,在黄村发现了一座徽州古民居。这座古民居名叫“荫馀堂”,黄村黄姓商人于清康熙年间所建,峡谷层楼、四水归堂,四合五开间,是典型的徽式民宅。因年久失修,将废弃拆除。经商议,将荫馀堂在美国异地重建。1997年,从荫馀堂拆下的2700块木件、8500块砖瓦、500块石件,运到美国马州塞冷镇。
经过7年多的策划、施工,在美国设计师和中国古建筑专家、文物专家及徽州工匠的精心合作下,粉墙黛瓦马头墙的荫馀堂于2003年6月14日竣工,马州州长、美国数十家博物馆馆长和法国、德国、加拿大、西班牙等十几个国家的驻美外交官员参加庆典或致电祝贺。2003年6月21日,荫馀堂与新扩建的碧波地博物馆正式开放,时任中国驻美大使杨洁篪、美国总统小布什夫人劳拉发来贺电,美国众多报纸、杂志、电视台予以报道。开放当天,一万多人前来参观,一睹徽州古民居的风采。
美国异地重建的“荫余堂”
美国异地重建的“荫余堂”
美国异地重建的“荫余堂”
美国异地重建的“荫余堂”
美国异地重建的“荫余堂”
美国异地重建的“荫余堂”
美国异地重建的“荫余堂”
荫馀堂原来就在下门村,就在广场边上,原址上现在是一幢三层的楼房,应当是一户村民的住宅。据说七八年前曾计划由美国有关基金会募集资金,在原址依照原建图纸重建荫馀堂,不知什么原因并没有实施。
与荫馀堂原址相邻的是进士第,保存比较完整,去年被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先看到的是门楼,七层斗拱,四柱三楼,是典型的明代建筑式样。上方悬一竖匾“乡贤”,蓝底金字。下方嵌一横匾,上有“进士第”三字。门楼上有些砖雕石雕,颇为精致。恰有村中一老者来,介绍说“乡贤”匾是后做的,原物毁于文革时期,当时匾后还掉出一道圣旨来,村里老师捡得,后也被迫烧毁。“进士第”匾上面原有一块,腐烂后现出第二块,就是现在这块。我很奇怪,门楼的许多部分为什么涂成深红色,这不是徽式建筑的风格。老者说,原来不是这样的,就是青砖本色,前些年美国什么基金会在村里搞什么保护重修,涂成这个样子。
休宁县黄村进士第实景
进士第是明朝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进士黄福于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在家乡修建的住宅,后来曾改做家祠。进士第结构完整,风格独特,脊高12米,进深51米,通面宽15.5米,占地面积790平方米。分为四进,依次为门楼、门屋、享堂、寝楼。门屋、享堂、寝楼前各一天井,寝楼后还有一个小天井,除第一个天井外,其它三个两边均有门供人出入。原来的进士第规模比现在看到的要大得多,左右两侧都有房屋院落。
休宁县黄村进士第实景
休宁县黄村进士第实景
休宁县黄村进士第实景
休宁县黄村进士第实景
休宁县黄村进士第实景
休宁县黄村进士第实景
休宁县黄村进士第实景
休宁县黄村进士第实景
休宁县黄村进士第实景
休宁县黄村进士第实景
休宁县黄村进士第实景
休宁县黄村进士第实景
休宁县黄村进士第实景
休宁县黄村进士第实景
文/京城漫步
图/行色匆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