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记取他们的工匠精神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观点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记取他们的工匠精神
发布日期:2016-03-24 09:27:00  浏览次数:14

  李芗

  今年初春,上海痛失两位文化老人。一位是歌唱家、音乐教育家周小燕,一位是连环画泰斗贺友直。两位老人先后离世,其间仅相距12天。他们深耕于自己的领域,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而这当中,有一种叫做工匠精神的文化遗产,更是两位老人共同留给我们的珍宝。

  周小燕在60多年的声乐教育生涯里培养了一批艺术名家。她对学生一贯标准高、要求严,把认真和敬业看得尤其重要。她上课从来不受时间限制,即使是在耄耋之年,学校和家人严格控制课时,她仍偷偷约学生加课,把自己的时间排满。

  在贺友直60多年的绘画生涯中,身体力行的也是专注二字。即使连环画市场衰微,一幅画挣不了多少稿费,他仍踏踏实实地画,极其认真地对待每一根线描。他自称“画匠”,这么说并不是贬低自己,而是要求自己像工匠那样,专注、专业、执着。

  有人以为艺术靠的是天赋,有才情便可自由肆意,不需反复磨砺。论才气,周小燕和贺友直在各自领域中都算得上是天分极高的人,但他们却如此执着于对技艺的反复雕琢,日日勤恳埋首于技艺的磨砺完善,为什么?因为,单凭灵感、才气,可以一时绚烂,却难以成就真正可以传承的艺术。

  “贺氏白描” 风格的最初形成离不开天分和才气,但它的历久弥新却是依靠60多年守着艺术本分,一笔一画精心推敲出来的。贺友直曾说:“要形成风格,真难。但风格形成的同时,必可能就是定型的开始。我把定型叫做结壳,自己结的壳要自己破,更难。惟有破壳,才是求得了新生。”如此,才会“技进乎道”,才有了今天独特的贺氏风格。一如郑板桥语:“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两位艺术大家六十多年如一日,将工匠精神进行到底,支撑他们的是什么?他们日复一日精耕细作以求熟能生巧、技艺精进的背后,是对艺术的虔敬至诚。他们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使命,既不是为了赚更多的钱,也不是求得“大师”“泰斗”之名,而是脚踏实地的自在。在哄抬价位、豪取名利之风日益盛行的艺术江湖,他们的这份简单和纯粹、这份执着的工匠精神实是昂贵稀有。

  送别总是伤痛的,如果还有精神上的失落与无助,尤令人凄惶。两位文化老人走了,带走了一个时代,他们曾经营造出的精神家园也会在身后合闭吗?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