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以国家名义护好一方水土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观点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以国家名义护好一方水土
发布日期:2016-03-18 08:15:00  浏览次数:9

  张志锋

  国家公园不仅是森林及河流的源泉,更是生命的源泉。其更深层次的目标和优势,在于以协调的管理体制让自然环境和人的发展比翼双飞

  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青海代表团的审议时,对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进展格外关心。“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这句传播度很高的话,正是在与代表们交流时强调的。

  《中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于去年12月获得国家批准,青海省委迅即部署试点工作。从青海三江源到中国三江源,重点绝不在名头的改变,而是管理体制的改革。

  过去,在不少以各种方式挂牌的“国家公园”里,管理方式上还是新瓶装旧酒,体制不顺,导致的一个结果是:不能把握好生态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平衡。在一些地方,生态保护甚至异化为一种“保护经济”,满足于躺在国家投入上睡大觉,借保护之名生财。曾到某地采访,城市中原本有一泓美丽的城中湖,后遭受各种污染,脏得一塌糊涂。为了治污,当地新设一个管理局,增加编制和投入。20多年投入几百亿元,年年治污仍年年污,群众意见大。有群众讽刺:怎么可能治好呢?要是治好了,上头还会继续拨钱、保留这个局吗?话虽刻薄,但从一个方面也折射出,环保力度与管理体制之间,关系很大。

  三江源国家公园的试点,就是要以制度创新理顺管理体制,强化生态保护的系统性。当保护方式从“消极”走向积极、保护空间从点状保护走向系统保护、保护力量从一方主导走向多方参与,协调难度和强度,明显比以往大许多。围绕三江源国家公园,涉及部门相当多,如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办公室、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还有省环保部门、省发改委以及农、林、水等部门,还有所涉及州县等,管理体制不顺,势必陷入“九龙治水”困境,无法体现国家公园“一个公园管起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优势。

  国家公园不仅是森林及河流的源泉,更是生命的源泉。其更深层次的目标和优势,在于以协调的管理体制让自然环境和人的发展比翼双飞:不仅排除与保护目标相抵触的开采或占有行为,也提供在环境上和文化上与之相容的科研、教育、娱乐和游览机会。

  从现实情况看,摆在三江源国家公园面前的矛盾颇为棘手。近40万平方公里的保护区域内,涉及4州21个县,有18万牧民尚未脱贫,约占青海贫困人口的三成,经济来源单一,基础设施匮乏,公共服务滞后。另一方面,尽管十多年来,三江源生态保护在一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比如大家都很关注的藏羚羊,就从 1996年建立可可西里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时的不足2万只,保护繁殖到现在的6万多只,但这并未改变三江源生态总体上极其脆弱的现实。近年来,更听到一些牧民反映:禁牧减畜后,草长高了,但岩羊等食草类野生动物繁殖很快,把草场啃得不像样,牛羊反而没草吃。这是保护带来的现实“烦恼”,都需要找到平衡之道。

  无论采用何种管理体制,生态保护的本质始终是发展方式转型,核心在于解决人的问题、提升各方获得感。就像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建议的,开辟生态管护公益岗位,让一部分人放下牧鞭,上班增收;或者改变传统放牧,发展生态畜牧业,实行半舍饲,等等。在生态保护中改善民生,激发牧民保护生态的内生动力,才会有可持续的生态改善,三江源国家公园才会成为国家的生态屏障,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作者为本报青海分社记者)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