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平
3月13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报告了最高人民法院2015年依法履职情况、深化司法改革情况,以及2016年工作安排。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报告了全国检察机关2015年主要工作和2016年工作安排。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构建法治中国理念。而梳理今年两高报告,包括15条干货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四大亮点可谓展现了司法深化改革的魄力和构建“法治中国”的信念。
亮点一,“陈满故意杀人放火案”“杨明故意杀人案”等冤错案件被写入最高法报告,各级法院审结国家赔偿案件5439件,赔偿金额2.4亿元。“法者,治之端也”,法治的目的是为了让邪恶知其所畏,让小恶不容于乡,大恶不容于国。法治的威严不光体现在公检法与监狱中,更应该铭刻于每个人心中,让法网恢恢不容一恶,公平正义不蒙一冤。从这个意义上说,法治不光要严肃,更需人性、公正、严谨。对此,两高报告均给出了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除了通过责任追究和国家赔偿让受伤害群众体会到了有错必究的司法公正“获得感”,还从冤错案件源头,防范和检察、监督、发现、纠正机制上做出了相关规定和改革。如最高法严格实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健全死刑复核法律援助制度,完善司法救助,全面实施立案登记制改革,并要求法官对案件质量终身负责。最高检严格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这些有错必究的态度和改革将有力防范各种冤错案件的发生,并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中国法治公信力,增强人民对宪法及法律的信仰。
亮点二,两高报告重点突出强调对民生领域尤其是涉农腐败查处力度,诠释司法为民核心要义。从严查拉票贿选,到“紧盯”破坏环境资源犯罪,依法严惩非法集资涉众型经济犯罪,到加大对黑恶势力犯罪的打击力度,严惩暴力恐怖等犯罪,严肃查办、积极预防发生在基层尤其是“三农”领域的职务犯罪。司法关注民生,从教育、就业、劳动仲裁、医疗、食品药品及老幼妇残权益案件,到破解执行难,落实“民告官”。两高报告可谓站稳了民生保障的脚跟,这不但将有力地保障“十三五”规划脱贫攻坚任务,更将让广大人民群众更深刻地体会到中国特色法治社会的安全感、获得感。
亮点三,两高报告均列出2015年“打虎拍蝇”反腐成绩单,并强调2016年要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促进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与党中央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不动摇,推动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可谓同声相和。这其中,最高检做为反腐机构的主体之一,还配合中央反腐决策,通过 “天网行动”和发布红通令的方式对职务犯罪人员进行国际追逃追赃,至年底共追回863人,处理43231人,最高法和最高检全年还查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侵权犯罪13040人,这其中也包括司法、检察部门2000多名“内鬼”。破除法治工作队伍“灯下黑”进一步净化了法治工作队伍,传递了两高“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底气与魄力。
亮点四,两高报告均在深化改革中着力增强法治透明度。最高法设立巡回法庭为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建起了“防火墙”,并继续推进跨行政区划法院改革,推进法院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还提出了“智慧法庭”建设,最高检也明确了司法办案、检务公开等六大信息平台建设,以提升自己的对司法审判的监督、检察、抗诉能力意识。司法与检察系统的进一步专业化、正规化、责任化,将有力提升优秀法治人才的晋升空间和收入、待遇,进一步增强中国法治工作者的归属感、荣誉感与责任感。
国因法律而昌,法律因人而贵”,两高报告以事实与数据诠释了法律公平与正义,以自我革新的勇气彰显建设法治中国的自信。我们也期待,随着全面依法治国的深入,越加人性、严谨、自信的法治力量,必将为中华民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梦想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