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书法课怎可沦为“鸡肋”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观点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书法课怎可沦为“鸡肋”
发布日期:2016-03-12 10:25:00  浏览次数:18

  李苑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关于深入推动书法教育的声音特别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张改琴委员提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高度重视,把书法教育纳入教学研究工作范围和教育督导专项内容。全国政协委员、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也呼吁,要通过让孩子练毛笔字,使优秀传统文化走进青少年心田。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则指出,虽然书法已经进了课堂,但效果并不理想。所有的声音都指向一个问题:目前书法课的设置,形式大于内容。

  2011年起,教育部相继出台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和《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 2013年起,书法课正式走进了中小学课堂。尽管从文件到落实一路顺畅,但实际效果却不甚理想。很多学校的书法课,由于课时短,并没有招聘专门的教师,也没有设置相应的编制和岗位,仅由美术或者语文教师代课。有些地方的小学,甚至让书法特长生给同班同学上课。

  这就导致了被赋予传承中华文化、培养艺术情操功能的书法课,在现实中沦为了“鸡肋”,不少家长说:“有那个时间不如去练练英语。”目前在很多学校,书法课被挤占的情况屡见不鲜。这些都远远背离了课程设置的初衷。

  承载中华文化的汉字,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将文字书写变成艺术的文字。林语堂曾说:“一切艺术的问题都是韵律问题。所以,要弄懂中国的艺术,我们必须从中国人的韵律和艺术灵感的来源谈起……这种对韵律理想的崇拜首先是在中国书法艺术中发展起来的。”他还认为:“书法提供给了中国人民以基本的美学,中国人民就是通过书法才学会线条和形体的基本概念的。”

  书法教育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非功利的。周汝昌曾言,把字学好写好,是每个中国人必须完成的课业,亦即“及格”的国民文化教养。特别是在小学阶段,正是一个人性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孩子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和记忆能力都处在旺盛阶段,书法教育可能起到深远的作用。

  早已有人表示担忧:在互联网时代,孩子们会逐渐默认,汉字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拼出来的;如果只在网络上拼字,甚至可能会逐渐淡忘掉汉字横竖撇捺的概念,这对于汉字文化基因的传承是很不利的。因此,让学校、家长重视起书法教育的重要意义,从岗位编制上给书法老师以保障,把书法教育纳入考核和监督的范畴,是当务之急。书法进课堂仅仅是一个开始,如何让书法艺术真正走心,形成伴随学生一生的文化修养,教育界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