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跟着假新闻跑的传统媒体失职了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观点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跟着假新闻跑的传统媒体失职了
发布日期:2016-02-23 15:29:00  浏览次数:14

  本报评论员 易艳刚

  春节期间,有两个关于年夜饭的故事引发全民热议:一个是上海女孩跟男友回江西农村老家过年,因年夜饭太差而选择分手并连夜逃回城市;另一个是城里媳妇第一次到农村过春节,做了一桌年夜饭却被告知女人不能上桌,一气之下把桌子掀了。然而,这两个热度堪比春晚的故事,日前被双双证伪:前一个故事是上海周边某省网友徐某某与丈夫吵架后编的,后一个故事的作者则承认写作时对故事进行了“升华”。

  整个春节期间都在热议的话题,居然被证实为假新闻,让很多人深感假新闻防不胜防。那些故意用身份标签、城乡冲突刺激公众情绪的人,用胡编乱造的故事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对立情绪,这种不良行径理应受到严肃批评甚至追责。不过,在真相大白之后,真正觉得“被打脸”的应该是那些为假新闻推波助澜的媒体。

  研究这两个话题的舆论生成路径可以发现,它们起初分别出现在论坛和微信公号,影响范围相对有限。然而,当一些纸媒未经核实就予以突出转载后,网络上的“三无故事”逐渐发酵成了公共议题,也让假新闻“长上了翅膀”。在短短几天时间里,接连出现两个性质相近的假新闻事件,必然会损伤媒体公信力。

  有一些媒体人认为,这两起假新闻事件的最大推手是微博、微信公号等自媒体,是那些动辄阅读量超过10万次的文章。这样的辩解并不能为传统媒体的失职开脱,毕竟,一些自媒体捕风捉影、不认清事实就发表评论的做法,不符合专业媒体的采编规范,专业媒体不能自降标准。越是这个时候,传统媒体越不能在纷乱复杂的网络舆论场中被浮躁的新媒体所裹挟,而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起到去伪存真、一锤定音的效果。

  传统媒体的专业优势有哪些?除了规范的采编审流程,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调查研究的传统。过去,很多媒体、媒体人正是凭借一篇篇严谨的调查报道,在行业内树立了口碑,在受众中赢得了尊重。然而,这种注重调查研究的传统,如今似乎有失传的危险,一些漏洞百出的“网友爆”文章很轻易就登上了媒体版面。

  以这两起假新闻事件为例,连一些严谨的网友都发现了网贴照片疑似旧照、发帖者身份存疑、故事细节模糊等疑点,如果媒体在报道和评论前,真按采编规范进行核实,何至于陷入假新闻的泥潭?进一步说,一家媒体疏于核实不可怕,可怕的是连很多权威媒体也集体“中招”。

  进入自媒体时代,舆论生态比过去更复杂、更微妙,因此更需要媒体尤其是权威媒体能起到“定海神针”之效。在一些网友随手转发网贴时,媒体人应该多一分警惕;在一些微信公号急着“蹭热点”时,专业媒体不应盲从。尽最大的努力做到专业、客观、权威,网络舆论场的“风浪”越大,媒体的价值越能凸显。

  几天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时再次强调,“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要根据事实来描述事实,既准确报道个别事实,又从宏观上把握和反映事件或事物的全貌。”每一个媒体工作者,都应该时刻用这样的要求警诫自己,规范自己的采编行为。要时刻认清自己在舆论场中的角色,用好调查研究的法宝, 不盲从,不盲信,如此才能确保新闻真实、避免被假新闻“打脸”。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