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山区农民工的新年"收支账":养老·供读·创业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聚焦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山区农民工的新年"收支账":养老·供读·创业
发布日期:2016-02-22 14:57:00  浏览次数:10

  养老·供读·创业

  ——山区农民工的新年“收支账”

  对于西部劳务输出大省贵州的许多农民工兄弟来说,打工收入是全家一年中最大的一笔进账。如何用好每一分钱,他们都要精打细算:或建房养老或供子女上学或在家创业,确保“血汗钱”都花在“刀刃”上。

  养老——从养儿防老到自力更生

  “我今年50岁了,再过几年,打工都没人要。回老家修房子就为养老有着落。”陈春国说,俗话讲养儿防老,但都是老传统,靠不住。现在农村条件好,还不如搞点副业自己养老。

  陈春国家住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甘棠镇大寨村,只读过一年小学,13岁就出门打工,足迹遍布沿海及内地的几十个城市。卖菜、下工地、安装水电、承包工程……几乎全靠体力吃饭。陈春国说:“在外30多年,年龄越大越不好找事做。老了怎么办,还是要提前谋划。”

  2015年10月,听说家乡正在搞乡村旅游,原本在福建打工的陈春国决定带着积攒了大半辈子的20多万元回家建房,既能老有所居,也能搞个农家乐,自力更生,养老有保障。

  陈春国说:“我们这代人打工就靠下苦力,老了就等于失业,但现在国家农村的很多政策给养老提供了保障。”

  【记者观察】在农村,对于没文化、缺技能的大多数老一辈农民工而言,丧失劳动力之后如何老有所养是他们最大的 “心病”。国家现有农村医保、社会养老补贴等政策为农村养老提供了不少保障,但多元的养老需求与日益提高的农村生活水平对此提出新要求,还需要不断完善。

  供读——从读书无用到知识改变命运

  在黔西县洪水镇解放村,记者见到农民工蔡祖元,50出头的他一脸沧桑,身上穿着年前在广西电力工地上配发的工作服,显得单薄。他说:“家里3个孩子,两个读大学,一年的收入全部供娃儿读书了。”

  蔡祖元小学毕业,常年靠下工地、拉电线、建电塔等体力活维持一家5口人的生计。每年过年回家,他都会先把孩子读书的钱预留出来,剩下的才用于生活。

  “没文化出门事事难,收入也不稳定。所以再苦再累都要让娃娃读书,不能再走我们的老路。”谈到读书,蔡祖元很坚定地说,在农村,读书很有用,村里有不少人靠读书改变了命运。

  【记者观察】农村不少家庭“因学致贫”,但只要扶持一把就能迅速改善。由于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读书无用论”思想正在一些农村蔓延。“扶贫先扶智”,教育是切断农村贫困代际传递的主要方式,国家还应加大对农村教育、贫困学子等的扶持力度,让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

  创业——从随波逐流到实现自我价值

  2015年底,借助国家相关创业扶持政策,黔西县的杨杰带着3万多元返乡走上了电商创业之路。高中毕业后,在社会上随波逐流地飘荡了两年多,但他的目光总是盯着自主创业,和同龄人聊得最多的也是如何找到合适的创业路。

  “社会发展给了创业更多的机会和条件,互联网更让山区拥有平等的竞争力。”杨杰说,我还年轻,失败了可以再来,但一定要搏一搏。

  如今,杨杰的店在老家黔西县金碧镇开的京东电商馆已运营近3个月,实现了电商交易额达20多万元,不仅从网上给乡亲们买电视、沙发等家用品,还卖出了当地的农特产品。

  【记者观察】“85后”“90后”等新生代农民工勇于追求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心理与国家“双创”理念相契合,逐渐成为农村返乡创业的主力军。如何提高扶持与服务能力以承接返乡潮,更好地满足农民工自主创业的多元需求,还需要地方政府付出更多努力。

  据新华社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