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新春走基层】两代农民工 拥抱新生活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聚焦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新春走基层】两代农民工 拥抱新生活
发布日期:2016-02-17 10:22:00  浏览次数:14

  春节期间,记者来到江苏省江阴市周庄镇,与来自四川、安徽等地的农民工一起,感受改革开放后外出打工的两代农民融入城镇生活的现状。

  生活方式已经改变

  周庄镇是江阴市的工业重镇,聚集了一批产业基地,涉及锻造、纺织、橡胶皮革、石料等。李大成今年61岁,是最早从安徽外出打工的农民工之一。“我出来打工已经30多年,”李大成说,这些年自己最大的感受就是,钱挣得多了,也懂得花了。

  常年在外打工,逐渐改变着农民工的生活方式。虽然老一辈农民工沿袭勤俭持家的传统,挣钱、攒钱已成习惯,但新一代的年轻农民工则迅速拥抱城市文化和消费习惯。23岁的工人小石子承父业,已经做了4年的打铁匠。“我们父子二人月收入能到八九千元,有时能到1万多元。”小石告诉记者,自己已经买了辆小轿车,“有钱应该消费,有花才有挣嘛!”

  如今的周庄镇,很多农民工家庭都买了小轿车代步。“按城市人的说法,我们应该算是‘蓝领’。和白领比,挣钱不算少,消费也没差很多。”小石说。

  好政策解决后顾之忧

  因为工钱还没拿到,在纺织厂打工的王发叔快过年还没有回家。7点半他就来到厂门口等着结算工钱。门口已有好几个工友等待,有工友还担心拿不到工钱。

  “没事,不会空(欠)我们的。”王发叔很“淡定”。果然,没过多久,财务便招呼他们进去。不一会儿王发叔走了出来。“该发的钱一分不少,算得清清楚楚!”王发叔高兴地说,“可以安心回家过大年了。”

  纺织厂的财务小李告诉记者,今年订单减少,资金周转不过来,所以晚了两天,但该发的工资“一分都不能少”。“如果拖欠农民工工资,我们就打江阴市劳动保障局的电话,马上就有人过来检查。”王发叔说。

  近几年,中央对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非常重视,积极督促解决。2016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让企业“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李平、闻会夫妇曾经也是农民工,2010年在周庄开了一家小超市。“往年开小店,每年光交税费就800多元。现在国家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给小微企业减负。目前包括卫生费等,一年只需要缴纳168元。”

  真正融入尚需努力

  “其实我们这些工作又苦又累。比如我是粘人造毛的。整个工厂里面毛到处飞。”李大成拿出一个很厚的白纱布口罩向记者展示,“平时我们就戴着这个口罩工作,但是效果不明显,肺里还是痒。那种头戴式的防毒口罩倒是管用,可是工作起来汗流不止,没法戴。”据了解,很多工种都存在影响农民工身体健康的问题。但出于成本和工作便利等原因,企业的解决方法效果不明显。

  房价也是农民工们的心病。城市的房价太贵,像李大成的儿子李道武东拼西凑了10余万元首付,贷款买了一套房,但购房后巨大的还贷压力使一家人有些吃不消。

  记者了解到,江阴市2015年外来常住人口为39.5万人,其中相当一部分集中在周庄镇。数量庞大的“蓝领”,撑起了江阴周庄的工业发展,但这么多农民工要真正融入城市,肯定还有一段不短的路要走。(经济日报记者 李 杰)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