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天干饿不死手艺人”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观点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天干饿不死手艺人”
发布日期:2016-02-14 09:25:00  浏览次数:16

  刘建华

  小区附近有个修鞋摊儿。居民的鞋坏了,背包、衣服拉锁坏了,需要配钥匙等,都会找他。师傅40岁出头。他说老家在安徽合肥的农村,父母都过世了,只有一个孩子,妻子在家带着孩子,他自己来北京做手艺活转眼已近20年了,在北京租住着一间平房,过着节俭的生活。一个月能赚多少钱,他不太愿意透露,只说够他们一家3口吃喝了。他说,他们那儿大部分青壮年都在外面,打工的打工,做生意的做生意,留在家里的基本上是老人和孩子。

  “天干饿不死手艺人”,这句俗语是老百姓祖祖辈辈生活经验所赐,也道出了一条基本的经济社会规律——勤者多得、能者多得,艺不压身。修鞋摊儿是露天的,顶寒风冒酷暑,好在修鞋是个手艺活,只要不怕苦,赚的钱肯定比没有手艺的人赚的要多,而且身体好的话,做到60多岁没问题。

  修鞋师傅家的生存状况是当前我国许多乡村现状的缩影。但更多的进城务工人员没有任何技能,只能干些体力活或者做保安、勤杂工等。即便如此,农民认为这也比在家种田要强,因为仅靠种自家的责任田,手里根本攒不下钱。因此,进城务工经商是大多数农民的主要选择,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农民。留在家乡的,多是老弱病残人员。今天本版刊登的广西藤县均平村第一书记何杰锋和湖南桃江县松木塘镇朱金良的来信,都反映了这方面的困境,这也是广大农村普遍存在的现实难题。如何解决“谁来种地”这个现实难题,关系国家的粮食安全和长治久安,也关系数千万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只有使农村的生产条件得到改善、社会事业得到发展、社会管理得到完善、公共服务得到加强,农村的经济社会才能得到充分发展,农民才能与城镇居民同步进入小康社会。而脱贫攻坚战能否打赢,农村经济社会能否健康发展,说到底,关键在人。冲锋陷阵、勇挑重担的扶贫干部和村干部固然不可或缺,但如果贫困户日复一日地“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没有脱贫的能力及积极性、主动性,任凭外人再努力、资金再多、项目再好也拔不了穷根。

  扶贫不是慈善救济,关键是要如何帮助那些被穷困压弯了腰的农民能够立起来,找到脱贫的门路,掌握致富的本领。城镇化快速发展,到处需要手艺人、技术工,修鞋是门手艺,电工、钳工、焊工、水暖工,都是“手艺”,当然,这些“手艺”需要更高的技术含量、更精深的专业知识。比方说发展现代农业,靠“老把式”肯定不行,要有科学种养知识,还要懂管理、善营销。政府部门和扶贫干部要注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开阔贫困农民的视野,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这样才能因地制宜,发展好特色产业,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大户,搞好产业化,贫困地区群众抱团取暖、共同致富才有奔头。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