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四川精准扶贫新模式:吃上旅游饭 摘下贫困帽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聚焦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四川精准扶贫新模式:吃上旅游饭 摘下贫困帽
发布日期:2016-01-17 10:41:00  浏览次数:5

  四川既有号称“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也有山大沟深“蜀道难”的贫困山区,在青藏高原边缘、大小凉山、秦巴山和乌蒙山等地,还有490多万贫困人口亟待脱贫。如今,旅游业的发展正悄然改变着这一局面。四川省旅游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通过发展旅游带动了10%以上贫困人口脱贫,旅游脱贫人数达50万人以上,旅游业在扶贫方面的贡献日益凸显。

  目前,旅游产业已成为四川省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不仅增强了贫困地区的造血能力,还让贫困群众背靠山水美景吃上旅游饭,摘下穷帽子。为探寻这一变化,记者近日深入四川贫困地区实地调研。

  如何入手——

  创建旅游扶贫试验区

  小青瓦、木花窗,凸显着川东北民居风味的“巴山新居”,或组团在蜿蜒的青石板路旁,或散“种”在河畔丛林深处……走进巴中市平昌县驷马镇当先村,感受到的是乡情,铭记住的是乡愁。可谁曾想到,在2012年前,当先村还是一个环境脏乱差、产业缺乏、年轻人大量外出的“空心村”。

  是什么让一个贫困村发生了这样的蝶变?村民贺军告诉记者:“是以‘巴山新居’为载体的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和以新村建设发展起的乡村文化旅游,扮亮了村庄、搞活了经济。”

  记者了解到,2010年底前,在平昌县,与当先村一样的“空心村”还有很多,从平昌农村10.9万户亟待改造的危旧“土坯房”这一数据中不难发现,平昌县农村发展严重滞后,对当地大多数村民而言,致富似乎是一种奢望。2012年,巴中市大力建设以“巴山新居”为载体的幸福美丽新村,平昌县开始推行连片扶贫开发,以旅游为扶贫突破口,树立“全域旅游”的思路,以丰富良好的生态资源和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为依托,乡村旅游遍地开花,百姓生活日益富足。2014年,该县接待游客213.2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7.7亿元,旅游已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节假日里游客多。我家办的农家乐,光是自己一家人根本忙不过来,还请了两名服务员帮忙。”说起乡村旅游,元山镇中岭村村民罗家辉笑着告诉记者,一年下来收入二三十万元没啥问题。“平昌县旅游扶贫,开发乡村旅游,给咱老百姓真正找到了一条增收的路。”

  平昌县靠旅游脱贫不是个例。近年来,四川省已推动巴中市、马边彝族自治县创建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推动藏区创建全国民族地区全域旅游试验区,推动建设秦巴国家公园和生态旅游扶贫试验区,探索乌蒙山片区和大小凉山彝区创建生态旅游示范区,在黑水县、稻城县和雷波县开展省级旅游扶贫机制创新试点建设,启动实施贫困村旅游扶贫试点村建设,积极探索农民脱贫增收与旅游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

  如今,四川通过创建旅游扶贫实验区,探索出多种旅游扶贫发展模式,把旅游发展与扶贫攻坚同步推进,确保贫困户分享到旅游发展红利,实现精准扶贫。仅2014年,秦巴山片区、乌蒙山片区、大小凉山彝区和高原藏区就实现旅游总收入2401.49亿元,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49%;同比增长28.2%,比全省增速高2.2个百分点;带动1000余万农民直接或间接受益。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