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将我国的消费红利留在本土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观点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将我国的消费红利留在本土
发布日期:2016-01-07 09:52:00  浏览次数:9

  关利欣

  “十二五”时期以来,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投资,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随着以服务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等为代表的新消费不断普及,我国的消费结构、产业结构、供需结构也将在其引领下实现转型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经历了由贫困型向温饱型,又由温饱型向小康型的转变。现阶段,我国正面临新一轮消费结构的升级,居民消费由生存型向享受型、发展型转变。教育、旅游、健康、文化娱乐等服务消费和以信息技术为引领的信息消费成为新一轮消费热点,消费升级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从商品消费向服务消费升级。服务消费的增速远高于商品消费。其中,教育、健康、养老、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的增速远远快于食品类和衣着类,占总消费的比重大幅上涨,服务消费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

  从传统消费向新型消费升级。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改变了传统的消费习惯、消费模式和消费流程。收入水平的提升和中高收入群体规模的壮大,使得体现个性特征的时尚品牌商品和服务日益普及。体验式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时尚消费等新型消费的潜力将加速释放。

  从农民消费向市民消费升级。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城市消费示范效应扩散、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快速更新,农村消费表现出明显的梯度追赶型特征。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和农民工进一步融入城市生活,将使农村消费向城镇消费靠拢。

  从经济运行轨迹看,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对产业发展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以“新三大件”为代表的生活必需品的换代升级带动了我国轻工、家电等行业的发展。90年代中期,手机、电脑、汽车等耐用消费品的普及又对我国通信、电子、钢铁、机械制造等行业产生了强大的拉动力。当前的第三次消费升级正驱动着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健康旅游等相关产业迅猛发展,并与“互联网+”加速融合。

  新消费将通过引导投资方向实现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当前的新消费为企业带来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一方面,企业可以开拓更加细分的服务业市场,如职业技能培训、文化艺术培训等教育培训、健康管理、体育健身、高端医疗、生物医药等健康市场,家政服务和老年用品、照料护理等养老产业,以及文化、旅游等产业。另一方面,企业可以拓展技术创新带来的新领域,如互联网与协同制造、机器人、汽车、商业零售、交通运输、农业、教育、医疗、旅游、文化、娱乐等产业的跨界融合,以及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智能终端相关技术研发和产品服务。企业围绕消费市场的变化趋势进行投资、创新和生产,将推动我国产业向服务引领、创新驱动转型升级。

  当前,我国消费市场供给和需求不能有效匹配。在需求端,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提升和中等收入人群的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不断升级,更加青睐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国际化的商品和服务,国内有效供给不足导致众多高端消费转移至海外。众多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去库存面临巨大压力。低技术含量、低品质产品服务绝对过剩的同时,高性价比、高品质的产品服务相对短缺。

  在新消费的引领下,供给侧改革将扩大有效供给,满足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从而实现供需匹配。在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企业通过加大创新力度,提升产品品质,提供满足消费、引领消费的新产品和服务,能够更好满足智能化、个性化、时尚化的消费需求,通过加强用户体验适应品质消费、可持续消费的大趋势。供给侧改革将有效释放企业开拓市场的活力,顺应民众消费需求的新变化,开发更多适销对路的商品和服务,通过增加新供给来满足新消费,将我国的消费红利留在本土,从而进一步扩大内需。

  (作者单位: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研究所)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