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最美农技员风采录]扎根西北旱地的"苜蓿草"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聚焦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最美农技员风采录]扎根西北旱地的"苜蓿草"
发布日期:2015-12-23 09:05:00  浏览次数:12

    田振荣在田间察看作物长势。

 

    本报记者何烨

    冬日的六盘山麓一片苍茫,不见一点绿色。驱车在山间蜿蜒行驶了近两个小时,我们才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所属的西吉县。眼下正是冬闲时节,平时忙于下乡的田振荣就在办公室等我们。

    西吉县位于六盘山南麓,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定性为不适合人类生存地区,这里十年九旱、山大沟深,是国家级贫困县。1990年田振荣从固原农校毕业后,回到家乡当上了农技员,一干就是25年。

    西吉县的农民从来都是靠天吃饭,只有农技人员做给他们看,有了增产增收的实际效果,农民们才会相信科技的力量。

    早年间,田振荣拍着胸脯给农民保证,如果用了他的技术减产了,损失他来赔,后来一年又一年的稳产增收建立起了他与农民间的信任,现在任何新技术、新产品、新的种植模式,只要田振荣说好,农民们都放心用。从事农技推广工作以来,田振荣就一直琢磨旱地农业如何从土里刨食,除了外出参观学习,他还自费订阅了一些科研杂志。试验示范很较真,试验小区上不了农机,走不了牲口,他就自己人工犁地,从不糊弄试验流程。

    从2013年开始,他和他的旱作农业科研团队开始在西吉县推广“三三制”种植模式,即土地的1/3种植马铃薯,1/3种玉米,1/3种旱地杂粮,之间也会采取轮作制,这几年在田振荣的示范区,他不仅推广“三三制”,缓控释肥、地膜覆盖等技术也应用起来,黄岔村的村支书王英说,这些推广技术对村民们帮助实在是太大了,过去每亩打800斤玉米,现在轻松就过1000斤了。2015年是大旱之年,而田振荣指导的地膜覆盖,却保证了丰产。

    做给农民看,还要教农民怎么干。西吉县农广校举办农民培训班,田振荣是主力讲师。校长常建平说:“老田给农民讲课最大的特点就是接地气,开始先问大家种地有什么问题,挑共性的讲。语言也通俗,省里来的专家讲马铃薯,说‘块茎’农民不懂啥意思,老田就说是‘洋芋蛋’,农民就懂了。”“我自己就是农民家庭出生,和农民打交道很在行,而且我觉得做一个农技员为农民服务受他们欢迎,心里感到很光荣。”田振荣笑笑说。

    业务过硬,还要会带领团队。为了让他的组员有工作积极性,2013年他总结编写了17万字的《旱地农业技术指导》,最后把主编让给了组里的庞顺家,2014年组里编写的一套旱地农业技术规程,他把第一编写者又让给了组里另一个年轻人马玉鹏。老田说,自己得过很多荣誉,也已经是高级农艺师了,这些功劳大家都有份,最重要的是团队团结,大家能积极努力做好工作。

    他让乡亲们在种粮食外再种点苜蓿,培养地力,还能作饲草。苜蓿是一种优质饲草,据说根系能长达10米深,牢牢地扎根在土地里,田振荣就是这样,一心为农,把自己的人生扎根在这片干旱的土地上,顽强地生长。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