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现代农业中国故事]土豆住进了“筒子楼”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聚焦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现代农业中国故事]土豆住进了“筒子楼”
发布日期:2015-12-21 08:56:00  浏览次数:15

  本报记者简承渊

  寒冬时节,河北省围场县城子乡的大地上白茫茫一片。国道111路边的一块荒地上,城子东升马铃薯储藏库的招牌在白雪的映衬下格外醒目,东升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一排排拱顶非字型贮藏窖群就坐落在这里。合作社负责人刘小东正忙着打开窖顶上的透气孔,为马铃薯通风。“自从我们建了这个窖,土豆储存放心多了,什么时候价格合适就什么时候卖!”刘小东说,这个窖群贮藏能力有5000吨,建窖一共花了260万元。

  走进贮藏窖,一条通道贯通到头,48个窖洞分两边排开,每个窖洞4米宽,16米长,洞门一个挨着一个,就像城市里的“筒子楼”。窖洞里堆满了土豆,十几位社员正在分拣。

  围场县是马铃薯种植大县,年均种植马铃薯60万亩,产量120万吨,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但由于缺乏先进适用的马铃薯贮藏设施,丰收不增收的风险在加大。

  “不建窖不行啊!过去马铃薯卖不掉的时候,只能放在简陋的土窖里。不能通风,控制不了温度,农民有时只能眼看着辛辛苦苦种出的马铃薯慢慢发芽、腐烂,白白损失掉,心疼啊!”围场县产业办罗海燕说。

  其实,这在我国是一个广泛存在的现实困境。据测算,我国每年农产品产后损失超过3000亿元。2012年,农业部、财政部启动实施了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旨在为农民科学贮藏和错季销售提供保障,以摆脱这一困境。就在当年,刘小东召集合作社20余名社员合作兴建了这些窖。“国家一共补贴了100多万元。如果没有这个钱,建库难度不可想象。”刘小东说,现在自己种了2000亩土豆,一亩差不多能收三吨多,每季窖藏2000吨以上,错季销售,扣除贮藏和挑拣费用,一吨多挣400元,就多收入80万元左右。“今年秋季地头价4毛钱一斤,现在8毛5,贵了一倍多。”

  “新窖代土窖,土豆变金豆。”这是当地农民对新型马铃薯贮藏窖的评价。据统计,截至2015年,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累计为农民减损增收9亿元,错季销售增收45亿元。

  点评

  “新窖代土窖,土豆变金豆。”此言不虚。从故事里看出,这项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效果突出。

  农产品初加工不仅仅是烘干、贮藏的问题,而是涉及农产品产后净化、分等分级、烘干、预冷、保鲜、包装、储存等多个环节的产业链建设。因此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不只是建一个窖、一座库、一所房,而是要通过建窖、建库、建房,全产业链推动农产品初加工发展,通过主导产业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这项政策惠及更多的老百姓。因此,各地实践中还要进一步聚焦当地优势特色产业,加强初加工各环节设施的优化配套,全面提升农产品初加工设施水平,更有效地发挥初加工对农业生产和精深加工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