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黑土地上的“合作文章”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聚焦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黑土地上的“合作文章”
发布日期:2015-12-15 08:59:00  浏览次数:8

  本报记者李海涛

  11月下旬,松嫩平原北部,积雪像一张巨大的棉被覆盖着沉睡的黑土地。刚刚从荷兰考察马铃薯产业回来的黑龙江省克山县仁发现代农机合作社理事长李凤玉脚步匆匆,他没法像普通农民那样去“猫冬”:“现在合作社的土地有5.6万多亩了,得忙着准备开春的农资,还要规划来年种什么,怎么种。”

  广袤肥沃的黑土,让这里的人们有条件大做种养“文章”。仁发合作社的场库里,威风凛凛地矗立着已经清洗完毕、等待来年再战的各类农机具,其中一天就能“消化”2000亩地的约翰迪尔、凯斯等大马力拖拉机十分抢眼。李凤玉说:“现在合作社有2000多户社员,这两年合作社年盈利都达5000多万元,平均每户分红两万多元。”

  在合作社以西8里地远的碾北公路边上,两台烘干塔正昼夜无休地烘干着丰收的玉米,30来个社员在忙碌着。

  除了管理烘干塔,同时还负责马铃薯组培室和肉牛养殖场的张德军告诉记者,合作的路子走对了。“2009年刚成立时,我们7个出资人包了1100亩地,大小共有27条,条条不挨着,大农机派不上用场,还要花钱雇‘小四轮’干活。2010年秋后一算账,不赚反赔。”张德军说,后来吸引更多农民带地入社,土地连片形成规模,结合大机械标准化作业和科学的田间管理措施,合作社才迅速壮大起来。

  入社土地等同于交易量、盈余分配向入社土地倾斜、国家补贴资金产生效益社员平均分配、公积金记在个人账户等同投资,做到“未分配盈余为零”和没有“无主”财产,实行民主决策一人一票、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真正办成了农民自己的合作社,也就有效解决了保障农民收益和发展资金来源等问题。

  社员刘友家里有20亩地,以前全家种地收入只有五六千元,现在光土地入社就能“净落”小两万元。另外他负责合作社农药的采购、选配、指挥喷施,一年工资5万元;儿子开农机,一年三四万元;媳妇和儿媳铲地、锄草、掰玉米、起土豆,打打零工,也能赚上一两万元,家里一年收入十几万元。“很多社员和我们一样,不离乡,不离地,日子过得一年比一年好。”

  黑土地的合作文章怎样做大?理事会认为仅靠规模经营终会触碰增收的“天花板”。“去年,合作社上了肉牛养殖、粮食仓储、绿色有机生产基地建设几个项目,今年刚刚和荷兰一家公司签订了马铃薯繁育、加工协议。”在60岁的李凤玉眼中,这片白雪覆盖下的黑土地并未真正沉睡,而是在默默地孕育着新春的希望。

  点评

  在由亏到盈,由小到大,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可以看到,仁发合作社抓住了土地这个核心要素,实行农民带地入社,和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既解决了土地规模化问题,又解决了农民组织化问题。

  大合作带来农业发展方式的大转变。他们的发展实践表明,只有有效整合土地、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不断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科技化水平,才能促进各类生产要素潜能综合释放,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同时注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销售,才能不断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展现出现代化大农业的光明前景。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