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别让伤农谣言成为“断头案”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观点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别让伤农谣言成为“断头案”
发布日期:2015-12-02 09:31:00  浏览次数:16

  董文龙

  一条不负责任的谣言,很可能会让农民大半年的辛苦付诸东流,甚至会导致一个地方多年辛苦培育起来的农业产业瞬间垮掉。如何应对和消除伤农谣言,是一个需要引起社会公众关注讨论的话题。

  近日,有媒体梳理了近年来出现的一些谣言伤农事件,发现很多食品安全谣言经相关媒体报道传播,对农民和相关农业产业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虽然有关政府部门、检测机构做出了查证和辟谣,但是媒体在报道澄清时力度明显不如曝光时,导致农民和相关农业产业受到的不利影响难以完全消除。

  伤农谣言被媒体“报道”之后成了“断头案”的尴尬现实确实存在,但是针对有些谣言,一些权威媒体在之后也很快进行了澄清。如今年4月底“草莓农残致癌”的谣言出现后,本报迅速反应,在5月1日即刊登出《“草莓农残超标致癌”,是真的吗?》一文进行辟谣;人民日报“求证”栏目紧接着在5月2日刊登《“吃草莓致癌”说不靠谱》的调查报道,也进行了辟谣。只可惜,这些媒体的澄清都未能实现社会舆论的“大逆转”,农民和全国草莓产业依然遭受重创。

  谣言伤农为何屡次上演,其实真正症结并不在于媒体没有对伤农谣言进行调查澄清,而是即使澄清了,却难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伤农谣言“辟谣难”的问题。首先,很多时候辟谣的媒体并不是率先“曝光问题”的媒体,率先“曝光”的媒体不进行澄清,这在一些消费者看来,至少这个问题是“有争议”的,他们会对辟谣存疑;其次,从“首因效应”来看,人们更愿意相信第一次接触到的信息,“辟谣”的传播力就会大打折扣;再者,还有一些不负责任的网络、社交媒体,更愿意传播吸引人眼球的谣言而非公正理性的辟谣信息,客观导致很多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称。

  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不去整治伤农谣言的理由,因为一条不负责任的谣言,很可能会让农民大半年的辛苦付诸东流,甚至会导致一个地方多年辛苦培育起来的农业产业瞬间垮掉。如何应对和消除伤农谣言,是一个需要引起社会公众关注讨论的话题。

  我们不妨先梳理一下近些年出现的伤农谣言的三种常见类型。第一种是毫无事实根据、不负责任的“网络谣言”,这背后大部分有借食品安全这一公共话题进行网络炒作、吸引受众眼球的动机;第二种是似是而非的“扭曲夸大性谣言”,它以有意无意的概念转换或偷换,把对人无害的植物病扭曲为对人有害的病,造成人们对食用的排斥;第三种是更为复杂的“权威谣言”,它虽然经过了一些程序和检验,但由于检测方法的不科学、不严谨、不具有普遍代表性而导致信息的误传误报,如今年4月份出现的“草莓农药残留致癌”就是这种类型。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