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建设美丽乡村要因地制宜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观点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建设美丽乡村要因地制宜
发布日期:2015-12-02 09:09:00  浏览次数:12

  陈发明

  建设美丽乡村要因地制宜、因发展阶段施策。一方面,基于不同村庄的不同自然条件和产业基础,找到最适合当地发展的路径;另一方面,还要尊重群众意愿,有耐心地解决群众最迫切需要改善的基本生存条件

  近年来,建设美丽乡村成为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美丽中国和全面小康的重要现实路径。在这一具象化的目标指引下,全国各地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不少地方探索出颇具特色的经验做法。当然,也有一些基层领导干部片面地、孤立地理解美丽乡村的内涵,只在“美丽”上花心思,忽视了“乡村”这个核心。比如,有的地方不顾群众意愿,把大量村舍房屋推倒重建,做成千篇一律“火柴盒”式的布局;有的地方将临街墙面粉刷得花花绿绿,不管新房旧屋,一律改头换面,揭瓦涂墙;有的地方借“超前”之名,动辄请国内一流设计单位做规划设计,投入巨资建设人造景观。

  凡此种种“美丽”建设,都避不开一个问题:钱从哪儿来?据笔者了解,除个别村级集体经济较为发达的乡村外,大部分基层的“面子工程”靠的都是整合各级财政下拨的涉农项目资金。但是,在一些贫困落后地区,如果将本意是改善发展条件的“雪中送炭”资金整合用于个别村庄的“锦上添花”,实在有悖各类项目设计的初衷,既不符合中央要求,也容易引起群众非议。

  说到底,出现只要“美丽”罔顾“乡村”现象的背后,与个别基层领导干部理解出现偏差、甚至急功近利的政绩观不无关系。为此,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在工作作风上,广大基层干部要树立为民务实的政绩观;在工作方法上,要有“内外兼修”的建设理念,既要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也要培养新型农民、建设文明乡风;既要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改观,也要激发农民自觉建设美好家园的内生动力。

  具体来说,建设美丽乡村要因地制宜、因发展阶段施策。一方面,基于不同村庄的不同自然条件和产业基础,找到最适合当地发展的路径,不能“村村都有旅游业,家家都搞农家乐”;建设上要“记得住乡愁,留得住绿水青山”,而不是“浓妆艳抹”,大拆大建。另一方面,还要尊重群众意愿,特别是发展落后地区,要遵循自然规律和发展规律,有耐心地解决群众最迫切需要改善的基本生存条件。

  建设美丽乡村要统筹推进百姓富与生态美。农民是乡村最核心的要素,建设美丽乡村也要重视百姓富。群众无衣食之忧,无拮据之困,就会对生活环境有更高质量的需求,就会产生建设美好家园的主动意识。实践证明,绿水青山也可以带来金山银山。所以,生态美是实现百姓富的重要途径之一,百姓富是实现恒久生态美的重要保障。

  建设美丽乡村还要注重培育文明乡风。农民的“美丽”观念和农村社会的“美丽”风气,是美丽乡村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不断改善农村基本面貌的同时,要大力倡导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乡风民俗,广泛开展科学知识、思想道德、职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同时,培育形成人人爱护美丽乡村的社会氛围。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