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粮补之“乱”凸显监管漏洞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观点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粮补之“乱”凸显监管漏洞
发布日期:2015-11-26 14:52:00  浏览次数:16

  “粮补”是国家为了促进粮食生产、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惠民、利民的民心工程。然而,湖北的一些干部却打起了粮补的“歪主意”:虚列户头、套取补贴,变小为大、以次充好。

  2004年,我国开始执行粮食补偿政策,这对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倒逼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稳定民心等有着重大意义。但从湖北冒领粮补案件中不难看出,8000多万元的粮补资金被非法领取,不仅影响到一个地区农民和粮食种植业的热情,寒了百姓的心,更严重影响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其实,种粮补贴发放有着严格的流程,必须经过审核、拨款、发放等多个环节,可以说,层层把关,密不透风。人们不禁纳闷,私吞粮补的“硕鼠”是如何“过五关,斩六将”,闯过重重“关卡”的?粮食直补资金的核发、监管部门哪里去了?“村务公开”、“财务公开”难道仅是一纸空文?

  作为明眼人,只要到渔场、西瓜地、蛮荒之所实地看一看,走一走,必然瞧出“猫腻”。但是,监督者们往往只是依葫芦画瓢,走过场,在机关办公室看看报表、对对数字,审核签签字。核实、调查和监管流于形式,下级忽悠上级屡试不爽,违规申报由此“一路绿灯”,加之基层政务不公开不透明,都给冒领补贴创造了可乘之机。由此可见,粮补乱象背后不仅暴露了相关部门责任意识的缺失,也凸显了监督和管理存在的漏洞。

  粮补乱象,问责惩处就要雷厉风行。相关部门要深刻反思,深查细究,顺藤摸瓜,深挖背后的“猫腻”,揪出背后的权力操盘手,将其一网打尽,将真相公布于众。对审核把关不严、失职渎职、为官乱为的干部,要严肃问责,绝不让幕后“黑手”和懒政官员逍遥法外。

  “缺乏监督的权力必然向利益倾斜,最终走向腐败。”粮补款被冒领击中了监管的“漏洞”。杜绝此类事情再发生,要强化权力的监督和约束,把任性的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在粮补执行中,要剪除权力、人为因素的干扰,农业和财政部门要把责任扛在肩上,加强对粮补申报核实、资金拨付、补贴发放等方面的监督、管理,完善“全链条”式的监管机制。同时,建立起县、镇、村粮补政策的责任清单,真正让惠民政策落地。

  此外,要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决策,让更多的农民拥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避免监督的盲区、死角,防止私吞粮补的“硕鼠”出现。对发现的村干部违纪违法案件,要发现一起、曝光一起、严惩一起,决不姑息迁就。对重大典型案件要及时通报,形成震慑,使村干部不敢贪、不敢腐。(郑端端)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