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120个村落入选农业部中国最美休闲乡村,惜福镇街道棉花社区成为青岛市唯一一个入选“特色民居村”的社区。10月24日,记者来到棉花社区探访了解到,棉花社区位于惜福镇街道驻地东约10公里 ,入村的道路蜿蜒曲折,路过九十九道弯,24个自然村落多建在山谷,生活着400多户人家。棉花村从2008年以来被广为知晓,节假日前来休闲游玩的人越来越多 ,今年已累计接待游客10万人次,村里还专门建设了农家宴一条街,方便到棉花村休闲的游客们。
棉花社区山路九十九道弯
在惜福镇街道驻地向东约10公里,是新晋最美休闲乡村的棉花社区。10月24日,记者乘车沿着297省道前行,一直到了通往棉花社区的路口,路口大石头清楚地标注前行方向。司机王师傅告诉记者,此处崂山景区北线的必经之路,他也是第二次进入棉花社区,但是,棉花社区的九十九道弯路,着实让他印象深刻。
记者从惜福镇了解到,相传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赵氏从云南迁至即墨城西莹上,又迁此地定居。因村处于山花绵延的山涧之中,故名“绵花”。《即墨县志》七乡村庄图示“绵花”,后演化为棉花村。车辆帮着山路行驶,沥青路面似新铺一般,入村道路平坦得很。秋日的远山如黛,山坡层次分明。山路一侧临近书院水库,由于今年汛期降水较少,水库里的水量不多。车辆在路上行驶,拐弯山路道道相连,出租车七拐八拐,终于抵达棉花社区入口。
村里已经通过公交车,使得村里的交通方便起来,公交定时发车途径棉花村。而且,棉花社区在周遭知名度较高,赶在节假日自驾游的人多,所以一路得格外小心。
社区街道两侧农家乐林立
出租车途经一道门卡后,记者算正式踏入棉花村了。一处训练营基地门前下车,路边是村里的一条河道,由于今年降水量不足,使得河道干涸起来,错乱的石块散乱河床上,显得另有一番韵味。棉花村里甚是干净,小狗悠闲踱步在马路,有车辆经过的时候,才跑几步闪在路边。
记者看到,棉花村的老人多坐在路边,身前摆着三四个竹篮子,一边聊天一边售卖刚上市的柿子。赵女士今年69岁,家里种植柿子树和樱桃树。临近深秋柿子成熟,她盘算趁周末的游人多,把刚刚上市的柿子卖出去。赵女士告诉记者,相比以前,村子的人气渐渐旺了,村民把家里的土特产拿出来,销售给到村游玩的人,一方面可以赚点零花钱,一方面也可以消磨时间。她告诉记者,上午带来四篮子柿子,到中午就销售完了,下午又拎来了四篮。
村里的道路两侧,随处可见农家宴招牌。其中一家店主介绍,这是棉花村的特色街。从棉花村的名声流传后,慕名而来的游客渐行渐多,甚至有韩国人到棉花村爬山游玩。村里便规划了农家宴一条街,向有需求的游客提供农家特色饭菜 ,在为游客们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老人不出村,包果树养家
来到村委的门口,记者遇到60岁的单既香,她正在村委查询福利名单。单既香告诉记者,村里有好的政策,满年龄可分到生日蛋糕卡,正好路过村委的想查一下,看看自己是否够了年龄。她嫁到村里已有40年,跟丈夫种植了百余棵果树,每年五月份樱桃上市,老两口就忙活起来,三天两头往山上跑,尽快把樱桃卖出去。她说,之前,村里的交通很不方便,道路也没有得到硬化,每次到惜福镇得费半天劲。通了公交车之后,鲜果还可以拿到城里卖,一天能跑两个来回。
跟单既香一样,赵松庆也包果树,他一辈子生活在村里,如今在村委任职门卫,一月能收入2000元。他告诉记者,每年的春季是最忙碌的,樱桃上市之后,周边乃至市区的人过来采摘,他和老伴儿忙前忙后,赶着好时候把樱桃销售出去,一年下来能够收入两三万元。以前可没有这么方便,村里当时的道路并不宽阔,村民也买不起私家车,只能靠手推车进进出出。如今,村里基本都是老人在家,年轻儿女搬到镇上居住,赵松庆的儿子就是如此。他说,村里人的生活好起来了,年轻人开始往外走,儿子每周回家看望老两口。记者了解到,棉花社区现有居民417户,分布居住在24个自然村中,基本都种植着樱桃、杏树等。赵松庆说,社区的樱桃、杏子因个大、味美备受喜爱,“棉花大樱桃”也成为岛城的一张名片,每年春季来这里赏花、观光采摘樱桃、杏子的游客络绎不绝。
盼望村子留得住老味道
记者爬上三标山往下看,棉花社区的村落错落有致,精致地分布在山谷之中,屋顶还有袅袅炊烟飘出。棉花社区在周遭有名气后,村民的生活渐渐富裕起来,社区建了占地500余亩的采摘园,分布于整个社区、山涧中,主要通过培育种植名特优特色果品、发展观光采摘。目前已栽植樱桃树、杏树、板栗等有机水果670余亩,栽植数量达10万余棵。据统计,2015年累计接待游客10万人次,销售收入约1000余万元,解决劳动力200余人,同时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到棉花社区游玩的尹先生说,他在1978年前后到过棉花村,参与了书院水库的修建工作。如今在市区居住的他,有空会到棉花村看看。他回忆之前告诉记者,棉花村最美的时节在春天和秋天。春天果树开花迎客,秋天山色参差有致。尹先生说,村子的变化很大,富裕本来就是一件好事儿,不过,一些原来的景点也在发生改变。如今再寻找当年的景点,发现其实已经变了样子,有的景点处甚至建了饭店,一些老房子也找不到了。他说,在棉花社区能看得见山,也能望得见水,如果能够保留一下老味道,就更让人心怀神往了。
打造一流旅游农业景区
记者从惜福镇了解到,棉花社区在不断完善登山路径建设,按照“依循山势、就地取材”的原则,在不破坏原有生态环境和植被的情况下,采取石阶垒砌等方式,截至目前景点共修建登山路径18公里,并配有垃圾桶、游客休息座椅及总面积约6000平方米的停车场等。
从2008年以来,社区打出了“名气”,带来的“人气”,同时也为社区居民凝聚了“财气”。截至目前 ,景点的直接从业人员达到了160于人,间接从业人员达到了700余人,大量游客的到来,带动了棉花社区果品采摘、销售累计达400余万元,农家宴消费达150余万元。如今,社区的服务中心也建设起来,内设“一站式”服务大厅和文化活动场所。一楼为“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服务大厅设置了8个服务窗口,共有为民代理服务、社情民意诉求 、法律援助、劳动就业、居家养老等16个服务项目,基本涵盖了居民日常生产生活所需的便民服务、公共服务、生产服务等各个方面。
棉花社区开发建设了棉花社区优质草莓樱桃采摘园、山里人家农家宴一条街、青岛长征精神训练营基地等基地建设,以樱桃、崂山杏子、野生板栗、野生蜂蜜等优质产品为特色 ,大力发展都市观光农业、生态宜居社区,建设休闲特色乡村。下一步将逐步完善各功能区建设,力争打造全国一流的大型旅游农业景区。
文/图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刘金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