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关注乡村教育:乡村生源流失城市学位难求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聚焦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关注乡村教育:乡村生源流失城市学位难求
发布日期:2015-10-14 09:53:00  浏览次数:9

  乡村教育成乡愁痛点:乡村生源流失城市学位难求

  国庆假期结束,一位返乡陕西籍媒体人在朋友圈感慨“乡愁”:小学人数只有自己上学时的四分之一,乡村没了人气……

  乡村教育是“乡愁”痛点。记者近日在北京、甘肃、河南、湖南等地采访发现,“乡村生源流失”与“城市学位难求”两种现象互相强化,致使城乡间教育生态失衡。如何补齐乡村教育“短板”,使其滋养乡村生态、促进教育均衡,是摆在多地行政部门面前的难题。

  乡村“空心”城镇“夹心”,生源“虹吸”加剧 

  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孟家山小学,全校6名学生正在操场上踢足球,他们个头有大有小,分布在4个年级。

  “大部分孩子随父母进城读书了,生源流失近80%。”校长陈爱邦和另外3名教师是从师范毕业的大学生,但他们的到来并未改变这种状况。2008年至2014年,甘肃省乡村义务教育阶段减少了133.6万人。

  这不是甘肃一地的状况。福建省仙游县度尾镇中心小学今年600余名毕业生中,200多人到县城读书。2014年9月,安徽省肥西县大丰小学只招收到3名学生。

  农村学校“空了心”,城镇却出现“夹心层”。

  河南省封丘县城乡接合部,近年来聚集了大量“进不了城、不愿回乡”的学生、教师。城关乡一所中学,10年内由原来的不到180人增加到1200人;一所小学从160人增加到840人。

  江西省一位教育界人士告诉记者,最近3年,某市10个县市区的城区平均每年新建17所学校,也只能勉强满足新增学生的就学需求,存量的大班额问题仍难以化解。

  教师收入少、发展差,乡村教育“短板”待补 

  乡村生源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优质教育资源不均衡,提升乡村教育“短板”迫在眉睫。

  硬件方面,2014年起,中央财政每年投入350亿元,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

  兰州市西固区马家山教学点,土操场得到硬化,教室翻修一新,篮球足球、科技教具与城区学校一模一样。“2012年还调来6名大学生,学校有了新生命。”校长王庆华说。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