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以前“水浇地”现在“水浇苗”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聚焦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以前“水浇地”现在“水浇苗”
发布日期:2015-10-12 08:56:00  浏览次数:15

  本报记者刘婉婷

  内蒙古阴山北麓,是我国马铃薯重要产地。近日,位于阴山北麓中部的固阳县起收马铃薯。

  在固阳诚谊农牧业生态公司的马铃薯田周围,聚集着土肥站、农机站的技术人员,还有附近的农户。“今年作物生长关键时期,雨是一场也没有下,不知道这里的洋芋蛋蛋能长成什么样。”附近合作社的农户刘春艳说,担心收成低,所以今年就没敢种马铃薯。

  因为轰鸣声响起,机器开过的地方,马铃薯都“争先恐后”地破土而出。大家马上围过去,拎起来查看每株土豆的大小和个数。

  “我对收获有信心。”公司负责人尹慧丽笑着说。“上午对地头的马铃薯测产结果是每亩4900公斤,地块中间的肯定还要高。而且这么多农技人员在这忙乎,我相信科技的力量。”

  “针对这里易旱的特点,我们很早就开始推广滴灌设备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固阳县土肥站站长苏鹏东说,滴管带就铺在两行马铃薯中间,将肥料随水施进去,既节水又节肥。过去浇200亩地的水,现在能浇400亩地。“以前我们是水浇地,现在我们是水浇苗。”

  “农户平常种植旱地马铃薯每亩最多产1000公斤,现在通过节水抗旱,模式攻关,普遍能达到3000公斤左右,精细化管理还会有更高的产量。”自治区土肥站的高娃说。

  用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农户看不到施肥的过程,心中总是不放心。“现在我看到产量了,挺服气,要种马铃薯肯定要向他们学习。”刘春艳说。节水抗旱的模式在农户中起到了示范作用。

  “增产关键还在多种技术配套,产生综合作用。”固阳县农机站站长郝俊茂介绍,诚谊公司在农技人员指导下,还同时使用了黑白膜和马铃薯高垄双行侧播技术。垄顶是黑膜,吸收热量、提高地温、抑制杂草生长;垄侧是白膜覆苗保墒,不影响光照,促进作物生长。

  而高垄双行侧播技术,同等株距条件下比传统模式每亩约增加700多株,且垄侧播种使作物根系发达,给马铃薯生长提供更大空间,经试验,结薯时间也明显提前。“我们还首创了马铃薯侧播机,正在申请专利。”郝俊茂说。

  同样基于滴灌技术,通过农机农艺配套实施的抗旱增产试点在燕山丘陵区,也正开展着。

  兴隆庄村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示范区位于喀喇沁旗乃林镇,面积400亩,共2个自动化首部控制系统,具有综合监控、智能浇灌的功能。示范区通过安装在农田的20套自动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农田水分、温度等指标,总控制器根据监测结果控制井房和田间安装的28个无线控制器来开启水泵和田间开关进行灌溉,农户可足不出户完成浇灌。

  “都说三天学个买卖人,一辈子学不成庄稼人,影响农作物产量的因素很多,因此我们也需要不断地学习。”高娃感慨地说。为了配合农民的作息习惯,农技人员常常要从早上6点忙到晚上8点,刚刚结婚的她,因为秋收测产,已经12天没回家了。尽管如此,丰收,对她来说仍是最大的满足。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