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宜春农民为何认准绿色增产?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聚焦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宜春农民为何认准绿色增产?
发布日期:2015-09-21 09:38:00  浏览次数:4

  本报记者文洪瑛 陈涛 李竟涵

  “用植保机统防统治会碾压一部分稻秧,看着真心疼,虽说专家讲不会影响产量,但开始谁也不敢相信。”谈起尝试绿色增产新技术的情形,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荣尧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罗荣华仍记忆犹新。

  直到收获时看到产量确实不错,疑惑才变成了喜悦。尝到甜头的罗荣华,很快给自己承包的2000多亩水稻田用上了绿色增产技术,全程机械化操作、统防统治、绿肥还田……“亩均节约成本60元,用药量少了20%,去年双季稻亩产近1200公斤。”

  绿色增产模式攻关是支撑我国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然而,真正用到实际生产中去,绿色植保、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全程机械化作业、土壤改良等节肥节药技术,是怎样让更多像罗荣华这样的农民,实现从疑虑忐忑到自觉转变的?日前,记者在江西省宜春市各县市辗转探访,一个个问号随着一路的见闻,很快化作了有力的答案。

  增效益:从两根牙签粗到20天满田,眼见为实才管用

  每年七月份,南方正值酷暑,也是水稻“双抢”的关键时刻。宜春市的晚稻播种期只有一周左右,晚插秧一天,后期就容易赶上寒露风,造成水稻大幅度减产。

  “不少青壮年劳力都出去打工了,插秧时只有老人和妇女。请一个女工一天能插五分地,人工费要100多元,而一台高速插秧机一天就能完成三四十亩地。”丰城市河州街道种粮大户何志文种了1000多亩水稻,现在大部分都是机插,今年还给周边农户提供机插服务1500亩左右。

  虽然效率高,出穗齐,省工省力,机插秧却吃亏在前期“卖相”不好。何志文说:“和手插秧苗相比,机插的秧苗相对短一些,扎根深,返青期长。刚种下去只有两根牙签粗,最初一个星期水面上空荡荡的,根本看不到秧苗,农民心里没底,都来问我们咋回事。一个星期后,当能明显看出来比手插秧苗粗壮,20天以后基本能满田时,农民才笑得合不拢嘴了。”

  “与机耕机收相比,水稻种植户对机插秧的接受度相对低一些,这也是我们将大力推广的技术。”宜春市农业局粮油科科长曾祥文告诉记者。他总结了机插秧的几个好处——有效穗比例高,单产提高;秧苗行距均匀,间距合理,通风性好,病虫害发生较少;机插要求田面有薄水层,所以草害相对较轻;根系扎得深,抗倒伏能力强。

  效益是最好的证明。何志文通过合作社统一购买化肥、农药、种子三项每亩能节约六七十元,扣除土地流转费后,全程机械化一季水稻一亩地比人工操作能节省300多元。“不用再愁请不到人了,而且统防统治、统一管理,水稻产量还有所提高。”

  效益是最硬的说服。江西省农业厅粮油作物局局长郑敏说:“我们考核高产创建和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不仅要测产量,还要测效益,算好单位面积效益和规模效益两笔账,引导在高产中筛选高效模式,在高效中筛选高产模式,促进生产方式向高产高效转变。”

  2007年,丰城市秀市镇佳和种植专业合作社组织了自己的专业化机防服务队,现在已经有56台防治机械设备,今年签订了机械化防治合同1.8万余亩。服务队的发展也是得益于增产增效,理事长雷应国说:“按每亩病虫害防治成本节约30元计算,机防服务队近5年来为合作社成员节约病虫害防治成本90多万元,实现粮食亩产增收30多公斤。”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