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随着畜禽养殖规模化发展以及农业传统生产方式的改变,畜禽养殖污染日益成为一大问题。重庆市长寿区是一个养殖大区,长期以来,当地深受养殖污染之苦。去年开始,该区通过规范收运、财政补贴等方式鼓励发展有机肥产业,让养殖粪污变废为宝,再造农业生态链条,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规范收运、补贴供需
长寿区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西南地区最大的禽蛋生产基地,而产业的发展也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该区境内的桃花河是长江一级支流,全长63公里,长期以来污染严重,水体黑臭,多数月份属劣Ⅴ类水质,全流域368户畜禽养殖户是主要污染源。
去年5月,长寿区举全区之力治理桃花河,其中畜禽养殖是整治重点,关闭、搬迁、转产流域内198户养殖户。长寿区畜牧兽医局局长张剑表示,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既要考虑生态保护,也要考虑群众增收致富,只是关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为此,长寿区一方面调整畜禽养殖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完善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的划分,一方面于去年7月出台政策,扶持有机肥产业发展,促进畜禽粪污再利用。
政策规定,养殖户应将畜禽粪便清运至储存池或收集箱暂存,有机肥生产企业每日转运;对新建、改扩建储存池和购置收集箱的养殖户,每立方米分别给予150元、75元、1500元的补贴;对企业专业收集车辆给予每辆3万元补贴,企业利用畜禽粪污生产有机肥按每吨100元给予补贴;对使用有机肥的种植户给予每吨200元的补贴。
政策落实一年来,长寿区一些集中养殖区环境有了明显改观。记者在葛兰镇冯庄村看到,这里蛋鸡养殖户有十多家。一位村民指着路边的畜禽粪便储存池说:“以前养殖户把鸡粪到处乱扔,臭气熏天,现在粪污都集中放到储存池里,有车辆定时运走,村里环境干净多了。”
扶持政策让有机肥生产企业尝到了甜头,加快了产业发展。长寿区拓阳科技有限公司去年与当地100多家养殖户签订了粪污处理协议。该公司技术负责人雷兴林说:“以前收集粪便原料要给养殖户每吨38元,现在政府补贴之后原料相当于免费,企业只需支付运输费用,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今年我们的年产量要达到5万吨。”
让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当前我国土地无节制耕种现象突出,造成土地肥力下降,加之过量使用化肥,土壤结构破坏、板结严重,土地质量日趋恶化。有机肥能够有效改良土壤,提高土壤的保肥供肥能力,同时还能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
重庆益丰生物肥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建伟介绍,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技术早已成熟,但由于农民一般可以自己获得畜禽粪便,同时施用有机肥短期内无法提高产量,除对农产品质量有较高要求的规模农业公司外,有机肥市场认可度不高。
为帮助有机肥企业打开市场,长寿区相关部门多次组织宣传和推介活动,让种植户了解和使用有机肥。恒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长寿区葛兰镇种植4000多亩晚橘、柠檬,该公司一名技术人员说:“以前公司施用的都是化肥,去年在政府的宣传下使用了170多吨有机肥,果质有了明显提升,今年还将继续加大有机肥使用量。”
长寿区畜牧兽医局干部介绍,去年桃花河流域补贴农户使用有机肥600多吨,今年政府还将加大推广宣传力度,让更多农民认可有机肥。一年来,长寿区4家专业化有机肥生产企业处理畜禽粪便6万吨,生产有机肥4万吨。
除扶持有机肥生产企业外,长寿区还鼓励部分大型养殖场通过“养殖—加工—种植”的模式,对畜禽粪便进行加工,就近销售给种植大户。长水禽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韦勇介绍,该公司存栏种鸡20万套,每天产生5吨粪污,通过发酵处理成肥后以每吨400多元的价格卖给周边种植户,一年能赚几十万元。
目前,长寿区已有十多家大型养殖场能够加工处理畜禽粪便。当地畜牧兽医局干部表示,下一步将协助相关部门对这些养殖场的有机肥加工进行规范,提高其生产质量。
业内专家表示,我国传统上对于畜禽粪便是“自产自销”还田当肥,在种植、养殖以及整个农业生产体系中,能量、营养是贯通的、循环的,所以传统上并不存在养殖污染,而随着农业产业化、养殖规模化发展,种养脱节,规模养殖场的畜禽粪便很少作为肥料还田,农业生态链条断裂了,污染越来越严重。现在长寿推广有机肥正是要再造这一链条。
张剑认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成本高,不仅散户难以承受,一些规模大的农业公司也负担沉重。靠行政手段将环保责任推给养殖户并不现实,只有通过市场化手段,实现畜禽粪便“资源化、商品化、减量化”,使粪污加工形成产业链条,才能让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