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优点数不尽 稻鱼养鱼强势归来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聚焦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优点数不尽 稻鱼养鱼强势归来
发布日期:2015-08-04 09:37:00  浏览次数:14

  稳粮促鱼·增效提质·生态节能

  □本报记者 吴平

  绿色的水稻、红色的鱼儿、不远处的粉墙黛瓦,构成一幅朴素又动人的田园风景画。7月24日,在全国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现场会上,崇州市的稻田综合种养,让与会代表感到既亲切又陌生。

  “在上世纪80年代,四川稻田养鱼曾是全国的典型。但因为田块太小经营太散,每户也就捡个盐巴钱,随着经济发展,稻田养鱼的性价比下降,便逐渐萎缩了。”8月3日,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陈浩告诉记者,如今水产品需求增加,但养殖水面已经接近饱和,只能在稻田中挖掘潜力。而水稻规模化经营,又为稻田鱼的商品性、产业性提供了保障,除了鱼,还能养虾、蟹、甲鱼、泥鳅。由此,新一轮“加强版”的稻田综合种养又在崇州全面展开。

  生态又增收稻鱼养鱼东山再起

  成都市农林科学院水产研究所副所长李良玉告诉记者,“十三五”期间,成都市水产品总量要在目前8万吨的基础上翻一番,但耕地红线不能碰,不能依靠扩大专业养池来完成这个任务。出路在哪里?

  “工厂化的设施渔业投入高、条件限制多,现有的养殖水域潜力有限。相比之下,稻田综合种养是最切实可行的,不仅能增加水产产出,还弥补了单纯种粮比较效益低的弊端。”陈浩说,此外由于水稻生产和水生动物之间形成了良性利用,可以少用甚至不用化肥和农药,改善土壤的面源污染,能一举多得实现农业的生态、高效、现代化。在水产增量、粮食安全、环境改善等多重需求之下,重启稻田种养势在必行。

  “其实成都有宜渔稻田100多万亩,但养殖规模较小、品种单一、产量少、效益低,直到去年全市稻田养殖只有5000多亩。”李良玉说,为强化科技支撑,成都市农林科学院水产研究所联合了省内外的水产、水稻等行业专家,组建了成都市稻田综合种养推广体系专家团队,采用技术培训、现场指导、基层驻点等形式,集成创新推广应用国内先进的稻田综合种养技术。2015年,成都市8个区县发展了1.8万亩的稻蟹、稻虾、稻鳖、稻鳅和稻鱼5种养殖模式的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基地,目前崇州已走在了全省前沿。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