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破解农业发展瓶颈,河北石家庄藁城区利用信息技术寻求突破——
智慧农业在这里生根发芽

本报记者 雷汉发 通讯员 张 倩
在人们的印象中,农业靠天吃饭的成分很大,虽然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步伐加快,但与日趋智能化的工业制造相比,农业发展的潜力依然巨大。从土壤分析到作物种植,从天气监测到施肥撒药等,由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驱动的智慧农业,正在逐步将人们的想象变成现实,也正在改变着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
不久前的一个下午,晴好的天气突然狂风大作,一场疾风骤雨就要来临。河北石家庄市藁城区双庙村村民李会军迅速回到自家大棚,启动总控制箱内按钮,不到一分钟大棚放风口全部关闭。
在藁城农业高科技园区,技术员路贵华说:“我们这里的大棚不仅实现了自动开关放风口,坐在办公室通过电脑就能监测大棚内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各项数据,点点鼠标,就能实现自动浇水。”
如今,在石家庄市藁城区,物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等互联网新技术已经在农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正在改变着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成为继机械化后推动农业快速发展的强大引擎。
农民渴望技术变革
石家庄市藁城区是闻名全国的粮食主产区,近10年来该区农民凭着精耕细作的种植习惯和良种良法的种植模式,连年获得丰收。但是,近年来农业生产成本逐年攀升,农产品价格长期趋于稳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步伐开始放缓。
随着国家对农业的扶持力度逐年加大,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主、专业合作社等规模化农业经营主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更加关注如何控制生产成本、如何利用新技术,他们更迫切需求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
继机械化之后,智能化正在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方向。藁城区抓住发展先机,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引进了物联网、云平台等农业先进技术进行示范、推广,解决农业生产面临的人工成本增加、技术推广难等问题,推动全区农业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引入新技术,资金是基础。除了申报“星火计划”争取资金,藁城区农业部门还从“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等奖励基金中争取部分资金,每年整合各类资金约200万元,用于物联网技术的示范推广。同时该区积极引进现代农业项目,去年作为河北第一个试点县(市)启动了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云平台应用示范项目,每年投入资金30万元,利用云技术、云终端等信息技术搭建起了覆盖全区的农技推广服务云平台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