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机器“吃”进秸秆(左图)“吐”出来可燃烧环保颗粒(右图)。
图为:机制的秸秆颗粒可用于居民生活,清洁环保。
图为:荆州万华板业,利用秸秆生产出无甲醇地板。
图为:环保志愿者(左一、左三)走进麦田里,向村民发放秸秆禁烧倡议书。
图为:利用秸秆碎末作基质生产食用菌,安全环保
7月正值水果上市热季,然而全国多地种植农户却陷入了“丰收的烦恼”。广东佛山被曝十万余斤火龙果滞销,每天上千斤火龙果被种植户倒入鱼塘喂鱼。在甘肃榆中,成熟的杏子同样因为滞销烂在地头。
滞销困局为何频频发生?种产如何才能更好地对接市场?
千亩杏子烂地头万斤火龙果倒水塘
“现在成熟的卖出去的还不到十分之一,而且基本上都是去镇上的学校门口卖的,一斤能卖2元钱。”甘肃省榆中县和平镇豆家山村村民赵洪荣说,自己今年种植了25亩杏树,如今果子已成熟过半,但销售情况却很不乐观。
豆家山村党支部书记唐致春介绍,该村有1100亩杏林,原来一直种植小麦、百合等农作物,2000年左右村里实施退耕还林改种杏树。这些年来,大多数时候由于气候原因产量不大,今年雨水好,杏树也未受冻,目前杏林已成熟400亩,获得了难得的丰收,但销售前景却让大家忧心。
在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大塘镇永平村,种植大户们面对丰收同样苦恼不已。2日下午,记者驱车赶到永平村的永恒丰火龙果种植场看到,在种植场内一片约十多亩的鱼塘中,漂浮着大量的火龙果,将整个鱼塘“染”成一片红色。在岸边的一处倾倒处,还残留着一堆腐烂的火龙果。
一位在现场倾倒火龙果的种植场女工告诉记者,现在场里水果比较难卖,因为高温每天都有大量火龙果腐烂,她每天要挑20多担变坏的火龙果倒入鱼塘中。按照每担80斤估算,每天至少有上千斤火龙果被倒入鱼塘喂鱼。
与种植场合作的收购商温老板告诉记者,从今年6月份至今,该种植园至少积压了10多万斤火龙果没有卖出去。“目前我的收购价为1.2元/斤,而种植成本包括田租、人工费等要3.22元/斤,所以今年种植户肯定是亏损。”
近年来,类似的农产品滞销困局在全国各地已屡见不鲜。今年年初,广西蔬菜主产区田阳县同样出现西红柿滞销现象,大量的西红柿无人采摘烂在地里,农户损失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