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黑土地“龙头”为何难长大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聚焦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黑土地“龙头”为何难长大
发布日期:2015-07-05 11:23:00  浏览次数:16

  资源是优势,可躺在资源上“睡觉”就成了包袱。冲破思想藩篱,打破体制机制瓶颈,才能释放市场活力

  “1元1斤的粮食,在发达地区可加工增值3.72元,在本地仅能增值0.38元。”日前在黑龙江走访,一位农口干部坦言,南方人能把东北玉米做成膨化小食品,精美包装后卖到全国各地,而黑龙江人只会卖“原粮”,大头都让别人挣走了。

  论资源,黑龙江有“攥一把冒油花”的黑土地,有大生态、大农田、大农机,有令人羡慕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还有丰富的特色农产品。但是这么好的资源优势没有完全转化成经济优势,全省农副产品“原字号”、初加工进入市场的占到60%。

  为何长期“原字号”出省?背后凸显的是农业产业化短板。黑龙江省农委负责人分析,农业企业多,龙头企业少;初级加工多,深加工产品少;中间产品多,终端产品少。农业产业化滞后,农产品结构与市场需求不匹配,使千家万户在市场中总是慢半拍,农业转型不快,农民增收后劲不足。

  黑土地上的龙头企业为何难长大?

  一是观念约束。资源是优势,可躺在资源上“睡觉”就成了包袱。一位地方干部说:“我们人均5亩地,一户种几百亩、上千亩的也不算稀罕事。但日子好过,市场意识反而弱了。”当地是木材主产区,但这么多年却没形成相匹配的大市场 ,而南方一些地方没有多少林木资源,却发展成为家具出口基地。看来,差距不在资源,而在观念上。

  二是体制机制障碍。东北进入计划经济最早,退出较晚,政府之手面对市场还有些不适应。有的企业说,农业企业利税少,对财政贡献小,政策扶持也就少了,处于被政策遗忘的角落;有的企业说,政府干预还是多了,一些项目从企业角度考虑少,比如推动龙头企业建基地,光顾上规模,忽视了市场规律,反而给企业带来经营负担。

  扶持农业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事实上,黑龙江已经意识到农业产业化短板,正在冲破思想藩篱,下大力气打破体制机制瓶颈,释放市场活力。黑龙江正由“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由“卖得好”倒逼“种得更好”,让更多农产品实现绿色、有机,给农民带来几倍效益。

  扶龙头,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让企业健康成长,而不能拔苗助长,政府缩回错位的手, 能放的权放给企业,空间让给市场。权力瘦身,服务要健身,多倾听企业诉求,畅通流通渠道,降低金融门槛,解决企业融资难题,为农产品加工开辟“绿色通道”,推进产、加、销一体化,形成产业化合力。

  扶龙头,不仅要输血,更要增强其“造血”功能。完善财政、税收政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收购、兼并等模式整合资源,鼓励龙头做大做强。支持企业建立风险基金,发展现代物流,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扶龙头,不能忽视农民。要进一步完善企业和农民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采取保底收购、股份分红、利润返还等方式,让农户更多分享加工销售收益。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