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邯郸6月28日电 (李洋)“每天做粮食画,能赚钱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我很喜欢这门艺术,每完成一幅画后我都很有成就感。”河北省馆陶县寿东村的一家粮食画家庭作坊女主人师献巧说,她现在大约一天就可以完成一幅画的制作。
| |
师献巧所在的寿东村以“粮画”而闻名,这个曾是邯郸东部平原县一座默默无闻的小村庄,已成为全国文明村镇。近日,中新网记者实地探访了这个北方“粮画小镇”,倾听当地村民讲述了寿东村蝶变背后的故事。
走进寿东村,就如同走进画的世界,村中的墙壁上绘画着充满乡土气息的农家画,处处悬挂着富有艺术感的“粮食画”,家家院院充盈着别样的农家风情,淡淡的艺术情调跳跃在街巷的每个角落,展示出了丰富的“粮”文化。
在31岁的师献巧家中,记者看到她正忙碌着做画,桌子上的各类植物种子和五谷杂粮成为画中的“主角”,通过粘、贴、拼、雕等方法,一幅栩栩如生的艺术图画就呈现在眼前。
师献巧告诉记者,她学习了三个月就可以独立制作粮食画,村内好多人家通过培训学习,成为了一个个粮食画制作师,随之一个个粮食画家庭作坊也不断成立,粮食画,已成为了这个村子的发展灵魂。
在交谈中,师献巧向记者透露,他的丈夫在唐山打工,现在她利用农闲时节,在家里做粮食画,每年增加收入1.5万左右,加上她丈夫在外打工挣的钱,除了农业收入,每年净增6万元家庭收入。
一个北方的小村子,如何将“粮画”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产业呢?该村党支部书记张付仁道出了事情的原委。
据张付仁介绍,粮食画是古老的中华绝技,有着悠久的历史。馆陶粮食画可追溯到清朝末年,因其做工繁杂,及那个年代人们处于饥荒,馆陶粮食画出现了断代。近几年,这门传统的民间工艺重新被农民艺术家拾起,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