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一扫生鲜农产品送到家
——北京市民体验农产品电商零距离服务
本报记者芦晓春
眼下,农产品电商可谓风生水起,给广大市民带来了便利。然而,网络电商销售的农产品究竟是如何种出来的,是否如标示所言的安全可靠,哪些农产品电商靠谱呢?为了让消费者认知安全可靠的农产品电商,6月13日,北京市农业局在日坛公园主办了一场以“畅享农业新生态、电商服务零距离”为主题的大型公益活动,16家农产品电商和20余家京郊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农企的负责人、销售人员汇聚一起,带着各自的特色农副产品,在活动现场与市民零距离互动。
85后的小刘在海淀区一家网络公司工作,自称是“宅男”,这一两年来生鲜粮油等食品他都在网上买,“网上经常有促销活动,还包邮到家,省了自己扛米扛油。现在还去超市采购粮油,简直‘弱爆了’”。
为了让市民更加直观地体验自家的农产品,不少电商企业还推出了免费试吃活动。在一家电商的展台前,围聚了不少市民,他们在免费领取盒装的草莓。记者发现,每个草莓盒上都印着一个二维码,手机一扫后便弹跳出该家电商的微信号。这家农产品电商刚成立不久,“让消费者全程参与从种子到餐桌的全过程”是该电商在展台牌上宣称的理念。“我们就是搭建起一个对接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平台,去掉中间环节,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点对点的服务。”公司总经理王翔告诉记者。
据介绍,消费者一旦通过移动互联网在这家电商平台在线提交种植需求,包括农产品种类、产量、质量、包装、时间、地点等,平台将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农户种植。同时,消费者享有参与生产全过程的权利,不仅可以去蔬菜生产基地实地考察,还可以在手机上通过软件进行全程实时监控,让消费者真实、便捷地掌握农产品的种植状况。
除了新兴的电商,当天活动也有不少“老资历”,小汤山特菜基地便是其中之一。该基地是由北京市农业局组建的全国最早的特种蔬菜种植基地,经过30年的蔬菜种植,基地在全国拥有7800余亩生产基地,“小汤山蔬菜”也成了北京市著名商标,在北京150多家商超设有专柜,还入驻了京东商城。为了让消费者真实感受“小汤山蔬菜”的安全生产过程,去年就有10名忠实顾客作为特约监督员,走进了蔬菜生产基地。
活动中,北京市农业局组织电商企业代表宣读农产品电商安全销售倡议书,倡议农产品电商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并在倡议书承诺墙上按下手印。









